【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北】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消息来源:

初冬时节,走进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大沟脑村,一排排杨树沿河道两旁整齐排列,向远处望去,农家小院鳞次栉比,清晨的村庄在一丝丝绿松的点缀下展现出高原冬季特有的韵味……浓浓的新时代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冬季的美景,还有那印在文化墙上的醒目大字“海北州最美乡村”——这是州委、州政府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村民们纷纷感叹道:“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又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乡亲们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更离不开新一届村党支部领头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村民们所念叨的支部领头人叫朱发山,是阴田乡大沟脑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这些天,朱发山一边忙着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拿着他的笔记本走门串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党员贾德英家,朱发山手执笔记本,一边记录一边与大家拉着家常,“这两天你们尽量不要外出,一定要佩戴好口罩,不要扎堆。我今天来主要是给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相信你们也看了电视直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他与大家分享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引导群众走好乡村旅游这条路,希望乡亲们一如既往地做好村里的环境整治,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把村庄收拾得干干净净,大伙住着也舒心啊!”

听了朱发山的宣讲,年近80岁的老党员贾德英激动地说:“老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见证者,同时也是经历者,党和国家帮着我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让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里的干部们。”

说起朱发山,他还有个众人皆知的外号——“铁面书记”。谈起缘由,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原来,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人居环境整治就成了朱发山心里绕不过的坎儿。“群众不理解、工作难推动”给了新上任后信心满满的朱发山“当头一棒”。看着朱发山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多,妻子出了一个主意,既然自己带头没用,就找身边的亲人带头。当晚,夫妻二人就带着瓜果礼物到了朱发山的岳父家。听朱发山讲清了政策要求和自己的难处,老人当下就答应将自家门前圈占的网围栏进行拆除。得到岳父的大力支持,朱发山一下振奋起来。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家人就将网围栏进行拆除,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了。

这件事在村里迅速传开,“铁面书记”为了人居环境整治先拿自己的丈人“开刀”,群众逗笑之余纷纷加入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列,乱圈乱占现象消失了,村庄环境变得井然有序。

谈起人居环境整治,朱发山格外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村里原绿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永全。为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姚永全将闲置的10处养鸡大棚无偿捐献给了村委会,再由村委会转租给养殖户,这不仅解决了大沟脑村部分养殖户因无棚圈而随意圈占棚圈的现象,而且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许多养殖户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朱发山告诉乡亲们:“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说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发挥好区位优势,继续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俗话说:“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朱发山不仅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致富能手。由于该村山大沟深,每年初夏时节自然环境优美,杜鹃花遍布山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朱发山就从2013年办起了农家乐,并取名为“杜鹃山庄”,一干就是9年,如今该山庄也在县域内外小有名气。

“杜鹃山庄不仅可以吃饭,晚上还可以体验民宿,有时人多住不下,我就把游客分散到隔壁邻居家,也带动他们增收。别看小小的山庄,每年来的游客不少呢!”朱发山笑呵呵地说。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资源优势,朱发山作为大沟脑的“当家人”,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自己的思路。他给大家画出村庄轮廓图及自己的设计规划。

“如今村庄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善,想着以山庄为中心,充分利用河道两旁的林地和群众门前的空闲菜园子,散养土鸡、种植纯天然的蔬菜,乡亲们也可以将菜园子租给游客,自己动手种植采摘,体验农家田园生活,同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垂钓园等体验项目,能留得住游客,以此带动群众发展民宿经济……”朱发山给大伙儿详细介绍着自己的规划,乡亲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阴田乡党委书记马海青说:“朱发山是个能干人,他的想法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乡党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大沟脑村不仅有旅游资源,还有红色资源,可以深入挖掘,打造红色教育徒步体验点,最后将各个点串联起来,形成集旅游、民宿、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特色村。”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将逐步实施,相信和朱发山一样越来越多的有梦“新农人”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抢做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

编辑:马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