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刚察县:以“三大产业体系”为抓手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5日 消息来源:

2023年以来,海北州刚察县依托产业“四地”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为鲜明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以高质量农牧业发展体系、高质量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高质量旅游服务体系为抓手,培育壮大具有刚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奋力推动刚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农牧业综合改革,全面建设高质量农牧业发展体系。全力实施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五化”改革任务,发展壮大具有刚察优势的“牛羊粮油饲草”六大产业,千亩优质青稞种植基地、千亩油菜基地、万亩草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村级规模化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仓储基地相继建成,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注重经营主体培育。出台《刚察县建设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方向指引,协同推进基础配套升级和饲草料保障,建立农牧业转型发展补短板重点项目清单。探索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五种经营模式”,加快“三类生态家庭牧场”发展步伐,规范有序推进草场整合流转。持续推进乡镇“五个一”建设,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0万元,在全县5个乡镇继续实施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项目,打造生态牧场示范引领点,全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数量、流转草场、规模经营牲畜均创新高。

注重产业链条延伸。县级财政注资成立刚察青湖农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龙头企业培育帮扶项目合作协议”,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农牧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模式初步建立。深入推进生态农牧业“八个一”配套工程,整合资金600万元支持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和牛羊屠宰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筹措3300万元实施活畜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特色农畜产品开发和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省内外直营点销售总额达1200余万元,创造了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

注重品牌化建设。大力开展品牌建设行动,组织2家省级示范社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哈尔盖镇、沙柳河镇、泉吉乡牦牛藏羊有机养殖通过现场检查,青海一品取得有机产品企业认证。牦牛鲜奶酒、牦牛肉干、菜籽油等11种产品获得海北“知名产品”等称号。推广藏羊高效养殖、牦牛“三增三适”等科学养畜技术,与青海大学签订藏羊产业提质增效战略合作协议,从饲料配方优化、科学养畜技术服务等方面,在3个村示范推广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动畜牧业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推广和标准化生产。

激活清洁能源发展动能,全面建设高质量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以践行“三个最大”为根本出发点,按照统筹规划、多元协调、高效利用的原则,培育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落实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海北打造大型清洁能源后备基地建设战略,一批集中式风电、分散式光伏项目先后在刚察落地并网,国家能源“源网荷储”120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55万千瓦,江仓、央格拉15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项目落地开工,中核汇能100万千瓦“增量混改”重点示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热水330千伏汇集站建成投运,圣湖330千伏输变电扩容工程顺利竣工。成功签订中国电力、中国华西320万千瓦智慧能源示范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国电青海新能源公司产业帮扶及新能源项目开发合作协议。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8.05万千瓦,年总发电量达5.67亿千瓦时,县域内13家新能源企业共缴纳各类税收1.3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1%,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动项目实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化,全面融入“五个海北”建设,围绕“三个走在前目标”任务,强化招商引资、提升营商服务,多元化协调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各类项目89项,九月底提前超额完成2023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132.3个百分点,增速超全州122.3%。高效利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9月至10月上报省发改委项目8项,总投资1.1亿元。

增进民生福祉。厚积薄发,积极示范应用草光互补、牧光互补,打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带动当地产业、就业,进一步健全新能源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共享能源发展成果。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民生保障和经济优势,积极推进能源惠民,探索出一条依靠新能源促进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全面建设高质量旅游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深入打造“鱼鸟天堂·藏城刚察”旅游形象,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依托环湖北岸优美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鱼鸟羚、山海泉、绿草源”+仓央嘉措诗歌文化为核心的刚察文旅资源为依托,大力培育青海湖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研学旅游、文化体验、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旅游业态,打造湟鱼家园观鱼体验区、泉吉圣泉湾生态体验区、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江仓生态警示教育基地、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等“一点一中心二区三基地”党性教育点,努力走出一条“观自然之美、获生态体验、受生态教育”的特色生态研学之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园三区三基地”建设步伐,围绕“123”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标,去年以来,整合各方资金1.5亿元,高标准建设完成哈尔盖普氏原羚科普基地、伊克乌兰民俗文化体验区、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圣泉湾生态体验区等4个特许经营点项目建设,并在配套提升上下功夫,先后实施了诗歌文化广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建设、普氏原羚科普展示馆、瞭望塔、星空房、房车营地、祭海台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项目,全力推进星级景区建设。同时,刚察县坚持把旅游厕所作为展示旅游形象、体现服务功能的主要窗口,以创新公厕建设为目标,以一厕一风格、一厕一特色、一厕一主题、一厕一造型,扎实开展公厕建设。环湖旅游驿站、“刚察夜宴·藏城印象”“刚厕”等旅游保障,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加强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非遗”进景区工程,将民间祭海、马队展演、藏戏、刺绣、石刻、熏香、氆氇绣等融入旅游业中,通过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提升相结合,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壮大。开发“遇见刚察”系列文创产品40余款,生产销售10余款,获青海省旅游商品文化创意大赛金奖,销售收入12余万元,实现文创产品经济零的突破。2023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20.81万人次,同比增长85.23%,旅游收入39174.93万元,同比增长92.93%。吸纳就业岗位114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70人,带动脱贫人口17人,参与群众户均增收达1万元,打破了以往环湖旅游“南热北冷”的被动局面,环湖周边群众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开创了刚察历史上生态旅游多元化带动经济发展和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先河。


来  源:新华网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谭  莉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