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海湖古代称为“羌海”、“仙海”或“鲜水海”,又称“西海”。藏语谓“措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汉语意均为“青蓝色的海”。“青海”之名汉文文献中最早见于北魏《水经注》,从北魏起已流行。西汉末年,王莽将四海一统的政治理念付诸于实践,在青海湖畔设置西海郡,为青海湖流域赋予了政治地理的文化意蕴,统治者称青海湖为西海。清代《青海史略》正式提出“青海取大湖以为名”,首次将青海称为青海湖。藏语也称“赤秀嘉姆”,汉语意为“万帐王姆”,即西王姆,其原型就是崇拜虎图腾的古代部落女酋长兼大女巫。来自中原的农耕文化、来自西北蒙古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天然造化和人类文化共同创造了神圣的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有人说,青海湖是躺在地球表面的一颗眼泪。青海湖面积达4588平方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多。湖面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65公里,环湖周长360公里。青海湖湖面海拔为3260米,水平均深约21米,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2005年,青海湖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
青海湖曾经是外泄湖,由于地壳运动成为内陆湖。青海湖裸鲤(湟鱼)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后,最终适应了青海湖高盐碱度的水环境,而且成为唯一的鱼种。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湟鱼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成为了“救命鱼”。国家研制“两弹一星”时期,在青海湖建立5个国营渔场,是研制基地的重要生活保障,湟鱼资源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年4月上旬是青海湖解冻的时期,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现象“开湖”非常神奇。开湖有“文开”和“武开”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