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换届)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消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27日在刚察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晁世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大新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取得了新提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6亿元,年均增长37.8%,十一五的2.44倍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83.81亿元,年均增长45.5%,十一五的5.33倍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8亿元,年均增长27.5%,十一五的5.37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409元增长到2015年的24669元,年均增长12%,十一五的0.71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722元增长到2015年的11776元,年均增长16%,十一五的1.06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年均增长14.9%,十一五1.06,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了总量递增和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以农牧业主导产业为基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的33:27.6:39.4调整为24.9:37.6:37.5,呈现出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增的新态势。一是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和农业保险政策,不断推广农业生产良种良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依托草地生态试验示范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和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等建设,投资7.8亿元建成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及鲁援生态饲料加工、良种繁育、牛羊规模养殖、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等为主的六大基地,深入推广藏羊牦牛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有力推动了全县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显现,农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亿元,年均增长5.7%。二是工业集聚发展能力切实提升。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对热水老工业区进行改造提升,在加快推进煤炭洗选加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国家产业发展及供给侧改革政策,立足新常态,大力发展以轻工业、低碳产业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年设计农畜产品加工能力达1.5万吨的省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年设计发电能力达210兆瓦的光伏产业园区全面建成,20家企业落户园区并投产。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6亿元,年均增长17.8%。三是旅游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围绕“鱼鸟天堂,藏城刚察”的旅游发展定位,依据刚察县城镇、藏城核心区建设及旅游发展等各类规划,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全力打造以“鱼文化”、“祭海文化”和“昆仑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不断夯实“湟鱼家园”、年钦夏格日山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以游客服务中心、千户府、演艺中心、拉色波商业街为主的藏城核心区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旅游承载力不断提升。同时,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完成湟鱼洄游系列专题片,积极参加青洽会、“大美青海·梦幻海北”等旅游宣传推介会,高原海滨藏城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人数及收入与日俱增,累计接待游客3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9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实施精准扶贫作为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脱贫攻坚实现了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制定提出了“1991”精准脱贫政策体系(1:一个《刚察县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及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方案9:九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方案;9:九个行业配套方案;1:一个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方案及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村以及非贫困村精准扶贫施策方案等一系列脱贫措施,落实“两线合一”和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选派工作机制,以重点村为主战场,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4.17亿元,实施了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项目80个全县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0.8万人减少到0.38万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夯实发展基础作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是项目带动效应日益明显。不断强化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严格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项目674项,项目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是财税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狠抓税源培育,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民生领域投入达44.1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是“十一五”的3.78倍。三是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引导金融企业加强营销,改善服务,增加信贷投放,“十二五”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9%,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四是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双提高。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环境,通过对口援建、青洽会等平台,加强对外联系,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 “十二五”期间落实到位对口援建资金2.2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3亿元,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市政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严格按照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扎实开展以道路、绿化及市政配套设施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及环卫监督执法力度,累计投资1700万元,新增城镇绿化面积64.47万平方米,县城“五横六纵”为主的城镇公路网基本建成,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和垃圾清运实现市场化运作,城镇化率达到50%,藏城吸纳入口和辐射聚集的能力不断增强,沙柳河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镇。村镇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依据乡村发展规划,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美丽城镇、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054套其中,农牧区保障性住房6501套,牧民集中定居小区34个。同时,31个行政村均成立保洁队伍,将村级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逐步形成户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的管理模式,被评为全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破解制约瓶颈作为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后发赶超增添了新动力。一是路网建设日趋完善。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县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科学统筹规划,累计投资7.02亿元,实施通村砂路、油路、县乡道改造等项目,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由“十一五”末的1066公里增加到2787.7公里,新增里程1721.7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一五”末的13.1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34.3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开通城乡公交线路8条,投入公交车11辆,城乡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二是城乡饮水难题有效解决。累计投资4.08亿元,实施了农牧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河道治理及防洪、小型水电建设等项目58项,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8万亩,建成人畜饮水管道28条436公里,土(机)井842眼,实现农业村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农牧区饮水半径由“十一五”末的1公里缩短至0.8公里,有效解决了全县农牧区人畜饮水问题。三是电力保障能力切实提升。累计投资0.6亿元,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项目68项,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20.47千米,新建和改造0.4千伏线路228.58千米,配电变压器58台,解决了1651户农牧民无电问题,全县农牧户通电率达到93%。同时,电信、移动、联通用户迅速普及,通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4G网络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筑牢生态屏障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保护取得了新成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刚察发展的“生命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一是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国际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之一,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大青海湖北岸、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江仓矿区、国省道交通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及村庄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荣获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二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积极开展政策落实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绩效考核等“四挂钩”及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工作,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双赢”;积极实施湿地保护补偿机制、环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县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58.7万亩增加到98.62万亩,退化区域草地植被盖度提高2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切实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有效保护湟鱼、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认真履行环保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职能,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和环评机制,总投资3119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计划之内,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1.6%,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民计作为全面发展的根本取向,社会事业呈现了新气象。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累计投资2.37亿元,实施了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84.20%93.21%;狠抓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上线率达98.98%二是卫计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耗材全部纳入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并零差率销售,“三难一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夯实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3‰以内。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五保、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大病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参保率均达到了90% 以上,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10年达到100%;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8处,综合福利院1处、区域性和村级敬老院2,弱势群体精准关爱救助保护实现全覆盖。四是就业水平切实提高。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成立劳务派遣公司,不断提升创业就业质量;“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贷款2029万元,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2.1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128,其中,积极开发见习、公益性等就业岗位98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五是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向基层延伸,县文化馆、图书馆及3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工程相继建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进程,连续成功举办青海湖观鱼放生节、祭海盛典、环湖地区场地赛马会等节庆活动和藏历年迎春文艺晚会,大型歌舞剧《爱情的证悟》改版成功,并顺利演出;加大文化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出丝绸画卷、环保宝瓶等文化旅游产品。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国防动员和民兵整组训练等工作持续加强,应急应战能力不断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极大改善,救援能力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老龄、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物价、双拥、工会、共青团、档案、红十字、防震减灾等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政府效能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自身建设得到了新加强。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强化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落实主要领导干部“五个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及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水平和能力切切实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公布了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承接和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83项,取消非行政审批事项71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6项,改为后置审批26项;科学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对全县原有21个政府部门机构进行改革,重新组建政府工作部门18个,进一步厘清了政府部门职责;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机制,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和“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成立了不动产管理局,有效缩短证照办结时限;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职能,累计受理各类办理事项12.82万件,办结率达100%;切实强化监察、统计、审计部门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纠风治理工作,切实加大单位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项目审计力度,累计完成审计项目和单位255个;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稳定发展的主要根基,民族团结谱写了新篇章。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行“四库”网络平台,深入推广社会管理创新“刚察模式”,不断完善片区+网格+网点的分级分层管理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治安联防、事件联处、平安创建、稳定联建等工作,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体系趋于规范,刑事、治安、交通事故明显下降,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面开展农牧区迁帐道、饮水道、牧道等“三道”清理工作,切实解决了关系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发展振奋人心,通过五年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发展的新路子,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依靠项目投资拉动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促进增长最有力的支撑,积极争取实施各类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全力推动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有力提高了投资对跨越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二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提高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我们综合评价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及潜力,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我们始终以维护好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安全为己任,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生态文明改革走在了全州乃至全省前列,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经济稳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经济任务和重要政治任务,以小财政托起大民生,启动和实施了数百项重点民生工程,高质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均衡发展社会事业,高层次完善民生改善保障机制,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六是维护大局和谐稳定是加快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根基。我们始终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统筹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管理等各项工作,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全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刚察的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成绩斐然,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刚察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形势严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且缺乏重大项目、高附加值产业和大型企业支撑,导致综合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难度较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且项目支撑不够,特别是矿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无专项整治资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现有税源基础薄弱、创税大户少,直接影响了全县财政收入。加之受“营改增”财政体制改革影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断减少,而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四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依然存在,同时,受地理、气候、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因素影响,因灾、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期实现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和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政策机遇。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央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四个全面”和“五大理念”,并在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含金量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必将得到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从藏区发展环境来看,国家高度重视藏区的发展和稳定,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藏区发展等措施全面实施,各种政策红利叠加释放,必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重要机遇。从省州决策部署来看,省州党委、政府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更加注重民生民计改善,陆续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必将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强劲的支撑和保障。从我县发展基础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迫切,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县积蓄了加速赶超的新动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因势利导、全力以赴,必将在新起点上谱写刚察发展的新篇章!

二、“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我县全力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同时也是我县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在科学评估“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客观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12345”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州前列、民族团结创建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新能源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湟鱼保护水生态教育三大基地;坚持生态立县、畜牧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在创新发展上有新突破;以打造知名品牌和基础,在实现提质增效上有新突破;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抓手,在旅游发展上有新突破;以海滨藏城为重点,发挥城镇辐射作用,在城镇建设上有新突破;多措并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完成精准脱贫和城乡低收入群众增收上有新突破。

根据“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按照“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注重民生、促进和谐”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高原旅游休闲城镇为目标,结合“12345”发展思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民族团结创建五年再提升工程,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不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科学谋划、主动进位,扎实工作,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发展实力。

——聚焦特色、品牌推动,打造现代农牧业新优势。紧紧围绕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以“深入推广高效养殖技术、规范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品牌创建”为着力点,以建设环湖抗灾保畜饲草料生产储备基地为抓手,按照“减畜增草、高效饲养、调整结构、集约经营”的思路,创新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集约化经营长效机制,细化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积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促进畜牧业向“商品化、精品化、高端化”和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培育规范新型农牧民经营主体230家,建成销售产值超2000万元的龙头企业5家,成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和全省牦牛及藏羊高效养殖实验区。

——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力促工业转型升级。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强化工业企业服务及监测力度,着力推进循环、绿色、集群工业发展模式,扶持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并积极打造地理商标和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市场占有率及企业竞争能力;在积极扶持热水煤炭产业园区企业提升改造及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矿区井工建设,恢复煤炭洗选加工,并提高煤矸石、煤泥等产品综合利用率;着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清洁、绿色能产业,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服务水平和工业综合实力。

——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机遇,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以各类节庆活动和旅游产品展示推介为平台,强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宣传;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为目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接待能力,深化景地合作,确保民俗文化博物馆、千户府、湟鱼家园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按期交付使用;积极打造环湖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景区景点,着力将泉吉乡扎苏合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此辐射带动县域乡村旅游发展,力争2017年将刚察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环湖北岸重要旅游节点及服务中心,力争“十三五”期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

(二)狠抓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及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精准脱贫工作目标,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坚持政策导向。认真研究把握和衔接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项目争取和整合力度,切实把易地搬迁、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等项目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深化贫困村村情认识,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方式,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规划,加快形成措施精准、项目合理、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贫困村脱贫攻坚销号退出机制。三是坚持合力攻坚。紧紧锁定扶贫对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财政3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和金融扶贫为支撑,将政府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九个一批” 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加快贫困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工作向“造血式”、“精准式”转变。四是坚持定点帮扶切实创新和加大社会帮扶、对口帮扶等帮扶举措,全面落实省州党政军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和“领导联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定点帮扶制度,力争2016年5个贫困村1588人全面脱贫,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2018年全面巩固提升。

(三)狠抓民计民生改善,全面促进共享成果惠及群众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抓好农牧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健全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完善双语教学体系,全面深化育人为本、公平普及、注重质量的教育体系,力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全员入学,巩固率达到省定标准。

——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上下联动、衔接互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监督、健康管理服务“三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确保食品药品信息监测、质量抽检、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城乡药品监督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达到100%。

——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和基层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文化阵地、文化进村入户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充分挖掘昆仑文化、鱼文化、祭海文化等资源价值,积极研发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和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建成的民族赛马场、射箭场等设施,积极举办草原赛马、室内射箭等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面落实创业促就业的财政保障、税收优惠、技能培训和金融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强化大学生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管理,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社会群体自主创业;积极开展“企业用工签约会”和劳务推介活动,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加大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培训就业援助力度,实现用工和培训的供需对接,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着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强化市场价格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做好对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托底工作。同时,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妇女儿童、老龄、气象、红十字、残联等工作。

(四)狠抓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等重点领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等税收政策,全面推行“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公共财政管理新模式,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挤压存量资金空间,持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确保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8%以上。

——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围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专项规划,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抓好200兆瓦风力发电、高速等级公路、河道治理工程、自行车自驾营地、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四制”,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大对口援建工作力度,落实和实施好各类项目建设,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加快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变和服务创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以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为目标,持续加大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强力推进环青海湖流域二期、祁连山水源涵养地、湿地保护补偿、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等重要生态修复工程;切实加大县域内各矿区、铁路沿线、国省道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及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等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认真做好水资源、林业资源、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和青海湖湟鱼、普氏原羚等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着力加强农牧区生活污水及废物处置力度,力争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3处,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成功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县。

——全力构建电商服务体系。“信息化”为纽带,加快推进乡村移动通讯、互联网宽带、快递网点、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建设标准及整体覆盖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及交易平台,形成成熟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全面提升畜牧业、文化旅游、民族特色加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18年实现全县五乡镇31个行政村电子商务全覆盖。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巩固城镇管理成果,加快扩大县城核心发展区域,完善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地下管廊、生态景观等城市功能及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周边村镇人口逐步向城区集中,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镇;大力实施农牧区村庄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配套设施,力争到2020年全县3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原美丽乡村。

(五)狠抓政府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满意度。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和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评查制度等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政府依法科学决策、管理、服务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快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营,提高办结质量和效率;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扎实推进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进一步推进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的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制度,至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按照坚持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促进、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的原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为目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发展,推进商事登记、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到2020年,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深化人才、科技体制以及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清障、减负、增效,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发展潜力、推进动力转换,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依法推进综合治理,维护大局和谐稳定。“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全面启动实施“七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0%以上;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法制化,推进诉访分离;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突出抓好矿山、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有效防止和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折不扣执行和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和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实干成就梦想。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事业任重道远。人民的期望,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时代的召唤,要求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共同谱写刚察人民“中国梦”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