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全力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9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我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推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创新组织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的总体要求,遵照“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全面推进”的思路,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打造等方式,全力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为稳步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我州通过深入调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要求,选择示范点,并立足各示范点实际,研究制定了示范点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的目标要求、功能定位、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2011年,全州9个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完成投资10900万元,各示范点(村)草原生态治理、饲草饲料、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等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全州9个示范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完成了25%的增长目标。2012年,10个示范点共安排建设资金10447.36万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1628.94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1.3%。2013年,计划整合各类资金12127.58万元,选择20个村推进示范点建设,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示范区建设。
  我州按照各示范点功能定位,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和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依托实施畜牧业良种化工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对示范点进行分类指导,2012年建成了17个各具特色、规模发展的产业基地。同时,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示范点全部实行股份制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牧户入社率、集约化经营参与率均达到100%,实现了由原先传统分散经营或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较低层次向股份制集约化较高层次经营模式的突破和提升。
各地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制度,将超载牲畜从天然草场核减下来转为舍饲养殖,保护了草地生态。2012年示范点草场产草量比上年增加12.3公斤/亩,增幅达到10.5个百分点。为了切实解决牲畜核减后舍饲养殖的饲草料问题,各示范村进一步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认真落实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在示范点建设中,各地更加注重科技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积极引进推广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牦牛人工授精、细毛羊人工授精、白藏羊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受胎率得到稳定提高,有效提高了牲畜品种质量和个体生产性能,犊牛补饲、羔羊早期断奶育肥技术得到应用,特别是2012年各示范点组织实施了白藏羊“两年三胎”新技术,使繁殖率稳步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大大提升。同时,依托项目资金,加强对示范点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示范点实施了通村硬化路、砂路、人畜饮水管道、保温式土井、高标准棚圈、青贮窖、贮草棚、药浴池、注射栏等一批建设项目,并购置剪毛机、饲草料加工设备及农机具等,使示范点基础设施得到了全方位的配套建设,配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州90%的示范村设施配套水平在“十配套”以上。各地还把健全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作为示范点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托专业合作组织组建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队,配备信息员、科技服务员,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为牧民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畜疫防治、机械剪毛、组织畜产品统一竞价销售等服务,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为示范点畜牧业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保障。同时,各地加强以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牧民科学养畜的水平。(李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