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区为农牧民铺起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0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栋栋标准化的养殖大棚,1200多只羊正在进料。7月1日,这是在祁连县峨堡镇农事队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合作社看到的景象。
  峨堡镇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该牧区农事队由于地理、历史遗留问题,草场少,牲畜少,生产资料缺,群众增收困难,贫困面较大,一直是县上重点扶持的对象。
  峨堡镇农事队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英说:“去年通过扶贫办的投资,给我们农事队整村推进的项目,当时投资是67.6万元,投资以后我们买了一些羊,当时买了367只,现在已经发展到700多只羊,今年的效益挺好,市场肉价看好,羊的投资方面效益很好,对我们老百姓也有很好的效益。”
  该合作社将农事队闲置的300亩土地,以每亩90元的价格租赁,全部用于饲草种植,按每亩单产2500公斤计算,可新增鲜草750吨,相当于增加了520只羊全年的鲜草饲用量,有效减少了饲养成本。在销路方面,积极联系省内外客商,实行订单销售。今年,该合作社已与新疆客户签订了300只羊销售订单,将于今年7月中旬开始出售,按签订的每公斤毛重23.5元来算,预计可创收42.3万元,养殖小区建设效益凸显。
  该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秦海生说:“从2011年开,我们在阿柔乡、峨堡镇、野牛沟乡的农事队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平均每个农事队投资达到70万元左右,以建养殖小区和其它一些基础设施,通过集体养殖贫困户分红的形式,让一部分弱势群众摆脱脱贫,争取把我们的农事队的后续产业做的更大。”
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牧互补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经营社联合起来,实行股份合作制,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有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规模经营水平。目前,该县22个纯牧业村已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占牧业村的100%,入社牧户4027户,占牧业村的77%,转移剩余劳动力52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6%。(赵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