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双赢:科技拉近梦想距离——来自海北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一线的报道(下)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0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  
  历史上一项先进科技成果的诞生,成为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事例不胜枚举。

  海北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成功,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牧区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牧民群众收入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实践体会最深的海北州农牧局长的一番话引人入胜:“我省建立生态文明先行区,必然要加速推进遏制草原退化的生态畜牧业。海北已禁牧1.18万亩草原,裁畜100万羊单位。减畜不减收,大批草原禁牧,文化知识和其他劳动技能缺乏的牧民将怎样实现小康梦?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成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其一,这种新型养殖技术以舍饲为主,从根本上解放了不堪负重的草原;其二,可以集中建规模化养殖基地,便于技术推广、配套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破解小生产与产业化发展、与大市场的矛盾;其三,有利于牧民集中定居,从而一举解决孩子教育、养老、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牧民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使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早日实现小康梦想。”

  青海牧业看海北。从改革初的“季节畜牧业生产”到“羔羊经济”,再到现在的“生态畜牧业”,多年以来,海北州作为青海畜牧业发展标杆的旗帜一直高高飘扬。 “去年6月,我被州上选定为示范推广户,政府两年补贴19.3万元的饲料费,筛选组群了200只母羊,严格按照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进行补饲,现在近200只羔羊长势特别好,起初那些担心就多余了。”

  走进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支部书记张兴隆家的草场,一群6月龄的羔羊已长到了成年羊的个头,有商家出到每只1000多元张兴隆都不肯卖。

  2012年,为加快推广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海北州拿出533万元的补贴,在全州选了31个点,分别开展了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和羔羊速成养殖示范点建设,并计划在全州77个牧业村各建立一个试点大户。作为村支书的张兴隆被州县选为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和藏羊两年三胎的示范点,在全村带头开展试点。

  推行“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规模养殖试点,这是海北州大力实施科学养殖试验示范引人瞩目的又一重大的举措,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意义重大。

  海北州分管农牧工作的副州长更藏说:“把海北建设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对海北州畜牧业的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坚决贯彻省上的部署,海北精心谋划,做出了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系统规划。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只是海北整个生态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链中的一个亮点,突出还有: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藏羊牦牛育种复壮、各种专业饲草料研发等诸多突破性试验正顺利推进中。”

  藏羊两年三胎是去年6月海北州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省牧科院的大力协助下,依托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进一步规范藏系母羊的养殖技术,提高母羊繁殖率和羔羊成活率,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及其短期舍饲技术,缩短藏系母羊繁殖间隔,达到两年产三胎的一种生产模式。

  在张兴隆家的试验示范现场,主人与州、县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一群200只母羊的试验示范羊,2年投入饲料近20万元,按85%的繁活率计算,二年三胎产羔530只,每只活体重达35公斤以上,除去成本后2年净收入达9万元。

  “在养殖大户和试验示范户的带动下,全县25个村自发购买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专用饲料进行补饲的牧户达近100户。2011年全县选择了3个合作组织率先进行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实验,2012年达到了17个,今年加上两年三胎试点共达到了30个。”刚察县农牧局副局长陈永杰告诉记者。

  针对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刚察县在打造环湖地区最大的饲草料生产利用储备基地的同时,成立专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从建立标准的试验羊群、隔离种公羊、同期发情、补饲量、放牧时间到羔羊出生称重、两月断奶、疫病防治、建立养殖档案等每一个环节对牧户进行手把手指导操作。

  州农牧局局长告诉记者:“全州选定的10个示范点中的2000只母羊于2012年12月15日开始产羔,2013年元月30日结束产羔,3月底全部断奶。共计产羔2223只,成活2185只,成活率为98.31%、繁活率为96.17%。据测算项目完成后,可收入450.1万元,减去生产成本199.4万元。减去两年两胎羔羊收入170万元,可产生纯收入81.1万元,每户年均增收4.1万元。”为搞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海北加大财力投入,统筹规划,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勇于创新试验。新投入数亿元,建起了集示范引领、技术孵化、良种选育、科技培训等于一体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在州县建设5个大型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在前期研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30多个州级点的藏系母羊两年三胎、羔羊早期断奶6月龄出栏、牦牛由两年一胎到一年一胎的规模化试验示范;加快草原基础建设、开展禁牧减畜补偿……

  就牧民来而言,只有可卖的畜够多够大,才能多收入。藏系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羔羊速成技术……恰恰体现的是这个卖点,彰显的是羔羊经济的巨大魅力。

  二

  提起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焦小鹿欣喜地说:“经过补饲母羊产羔后体重达到32到37公斤,羔羊6月龄达到35公斤以上,这是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数字。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不仅体现了对饲料配置的科学性,还包括了科学管理成份。目前,我省广大牧区的牛羊到冬春季节还未解决温饱问题。通过此技术在冬春季对牛羊适度补饲,还可防止雪灾、冻灾发生。将此项技术推广下去,必将产生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变牧区传统的放牧意识。”

  无疑,科技创新对发展生态畜牧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畜牧事业发展兴旺的关键。

  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牧区率先探索并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这一全新发展方式是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它直接关系到牧区经济体制的深层改革和机制创新。目前我省已完成生态畜牧业建设第一步目标任务,成为全国牧区最先建立起覆盖面积最大、配套措施最全、涉及领域最广、建设成效持续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先行区。

  焦小鹿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出生产力,也是一种科技。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等建设模式,对畜牧业生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变革,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新机制,为今后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是啊,再好的科技成果,需要好的推广机制,需要落到实处才能造福农牧民,才能带来应有的广泛效益。

  据了解,为保证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在基层牧区有效推广,我省初步计划在引导牧民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分三步推广这项技术:第一步为典型示范阶段,计划今年选择3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第二步为区域推广阶段,2014年选择10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区域推广;第三步为全面推广阶段,从2015年开始,采取激励方式,每年选择20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推广,并逐步扩大到全省牧区。

  同时,将对相关技术再分析、再研究,提高技术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建立省州县乡上下联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小组+饲料企业+合作社”的饲料供应模式,及时配送,降低成本,严格监管,确保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官群 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