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实施“六类服务”贴近基层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
西海讯(盛韶民)近年来,我州各级党组织立足藏区实际,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拓展党组织服务内容,贴近基层实施“六类服务”,有效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州实施组团式服务,通过“村级便民服务站”、开展一号文件宣讲、领导干部“大接访、大调研”等载体和渠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州、县涉农部门和乡镇站所,深入村社开展便民服务活动,集中解决群众关注的困难和问题。实施个体化服务,扎实开展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等活动,组织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农牧区服务群众,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确定305家省、州、县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州214个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结合联点帮扶和“户帮户、一扶一”活动,广泛开展“支部分类联村、党员分类联户,增加农牧民收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双联双增”活动,做到党建互学、信息共享、工作互动。实施跟进式服务,利用州县党建网站开展指导基层党建和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管理服务,建立完善州县乡三级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台账,发挥各级党员管理服务站点作用,形成以培训、维权、解困等为主的党员服务体系。在外出务工党员流向集中的地区建立党小组、临时党支部,及时跟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实施引领式服务,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选树出一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村党组织,先后推荐和命名省、州、县、乡四级村级党建示范点79个,对示范点在组织活动、党员培训、经费支持、阵地建设等方面实行重点培育扶持,形成各具特色的村级党建示范群体。积极推行党建指导员制度,先后为村级党建示范点选派党建指导员75名,有效发挥了示范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加强型服务,注重配强和充实村级组织的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全州先后分两批选派428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副书记,累计选派261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刚察县公开招聘31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社情民意党建信息员,海晏县选调5名机关干部到薄弱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为培养造就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实施保障型服务,累计投入2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32个,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安排1200万元,新建提升“四类安置点”和部分村办公服务中心场所建设。建立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村级运转经费提高到牧业村和大村4万元、农业村3.5万元,主要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最高年报酬分别达到11501元和8050元。社区运转经费提高到每年7万元,社区干部报酬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3096元。落实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和卸任村干部、农牧民老党员生活补助“提标扩面”等各项政策。同时,探索组织建设与服务民生有机融合,先后在全州87个村开展“百企联百村”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既显著改善了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