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巩固提升现代农牧业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海晏县坚持把增强农牧区综合实力、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加快产业化,实施了8个村的全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全县牧业乡镇示范点建设实现全覆盖。引进培育了一诺藏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夏华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建成了湟水源头最大的果蔬种植基地和畜产品年精深加工能力达万吨的产业园,构建形成了农牧业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和三次产业梯次布局的新格局,龙头企业对周边农牧户的带动增收作用明显。
推进集约化,坚持以生产资料整合为重点,扎实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扩面提质增效,全县集约化经营村级覆盖率达到100%,牲畜、草场、耕地集约率分别达到63.3%、71.7%和62.9%。积极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创新转变,大力开展合作社规范清理整顿工作,重点培育建设了38家县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并在全州率先成立首个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参与户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12%以上。
突出特色化,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形成了以绿野生态鸡、雁翔大雁、康恒蛋鸡养殖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了“县有特色产业乡镇、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示范户”的特色养殖发展格局,开辟了农牧民增收的又一新路径。
提升科技化,坚持走“高效、优质、高产”的发展路子,按照“县有繁育基地、乡有核心群、村有示范户”的良种繁育体系目标,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全县牲畜良种化比例达到了65%。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县暖棚覆盖率达到83%,100%的冬春草场实现围栏,人畜饮水安全率达到72%,村级道路硬化和牧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3%和98%。
坚持生态化,以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为契机,科学划分天然草场类型,合理确定载畜量,严格落实减畜、禁牧、轮牧、季节性休牧等措施,将449万亩天然草场纳入了补偿范围,核减牲畜21.7万只羊单位。积极推进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累计建成集中规模养殖小区54个,有效促进了草畜平衡,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