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三个创新”共建示范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是“集中安置”解决特困群众无力建房问题

一是“集中安置”解决特困群众无力建房问题。门源县东川镇却藏村在今年“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通过项目捆绑实施,投资42万元新建特困群众集中安置中心1处,总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既解决了村内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有项目支持却无力建房的问题,又解决了村貌整体改造问题。镇政府为每间住房配备了床、被褥等生活用品,村内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经村“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三级评定后,可无偿自愿入住,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所居住的旧庄廓拆除后,宅基地仍归户主所有,平整后土地复耕或自愿流转,用于增加群众收入。中心建成后,其房屋所有权、调配权和管理权属村民委员会,入住人员享有房屋使用权。同时,东川镇还通过电话沟通、寄送告知书等方式,在征得农户同意后,对该村30户常年举家外出务工农户的废旧建筑、残垣断壁、土坯房等进行了统一拆除,拆除后宅基地仍归户主所有,平整后土地自愿流转,确保了示范村整体建设效果。

二是“两区分离”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针对示范村农户畜禽分户养殖,影响村庄卫生及农户生活环境等问题,积极推行农户生产区、生活区“两区分离”模式,将农户家中牲畜就近实施集中养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截至目前,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0个,共计11820平方米;专业合作社及致富带头人组织群众自建集中养殖点4处,共计7920平方米。“两区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有力助推了示范村农户由粗放式分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养殖的有效转型,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为农牧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预防疾病传播、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光伏发电”降低村庄照明使用成本。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在充分调研论证,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科技部门,投资78万元为结对共建的门源县东川镇却藏村落实小型光伏发电站1座,配套80盏路灯,有效解决了示范村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小型光伏电站由40块蓄电池板组成,蓄电池存电量80千瓦,额定电压750伏,日发电量50千瓦,可在无光环境下持续照明3天,蓄电池设计使用寿命为20-25年,另配备系统监控计算机一台,可对发电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保证了电站设备安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