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旅游业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门源县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方法举措,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十二五”以来先后建设总投资1768.8万元的东旭高原桃花源一期工程,投资418万元的芬芳浴景点提档升级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建成总投资500万元的门源县首个旅游娱乐性项目花海赛马场,启动投资900万元的观花台景点的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994万元的泉口镇生态文化体验走廊项目,建成总投资300多万元的8座旅游厕所,在增加游览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落实山东对口援建资金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建设资金3820万元,为发展登山体育旅游项目注入了活力。通过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内联外引,着力打造生态、度假、登山探险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基地,奠定了门源旅游产业布局框架,使门源县成为省内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特色鲜明的旅游热点地区。同时,为全力培育打造百里油菜花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促进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旅游发展基金从2009年的1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
  ——加大宣传力度,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以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岗什卡全国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百里油菜花海“爱之旅”婚纱摄影和“金秋门源”摄影等节庆活动为平台,借助省内外摄影俱乐部、媒体记者、旅行社等宣传载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使门源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美花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等美誉,门源县获“中国10佳最美乡村”荣誉。仅2013年7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6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9%。预计2013年底全县共接待人次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8%和35%。“十二五”以来共接待游客34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6亿元,与“十一五”期间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6%和210%,提前实现了“倍增”目标。
  ——促进融合发展,旅游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将秀美生态旅游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产业有机相结合,不断凸显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成功打造出了东旭高原桃花源、泉口十公里生态文化体验走廊、花都世家等文化为主导的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开发窝儿药枕、白牦牛、浩门马等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门源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了旅游内涵。同时,各类民间资本投入文化旅游的发展势头日渐强劲,参与发展的种类不断扩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涉及民族用品、传统文化工艺品加工、地方土特产品加工等种类。参与景区景点开发的个体业主也不断增加,目前共有3家以文化体育为主导的景区。
  ——种类日渐丰富,旅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积极鼓励农户和个体投入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和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的农牧家乐,全县农家乐总数由“十一五”末的45家增加到现在的97家,实现了“倍增”,且种类齐全,涉及大众、藏式、伊斯兰、蒙古族,基地式、散居式等。宾馆总数由“十一五”末的30家到现在的58家,基本实现了“倍增”目标,且星级越来越高(在建最高星级宾馆准五星),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善。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行业投融资困难;二是景区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产业链条短且综合消费水平不高;四是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少且市场开拓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