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
近年来,门源县坚持“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交通事业,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及时成立了门源县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交通项目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大交通项目确定后,深入研究项目实施前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主动与建设主管部门和项目设计单位接触,分析研究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对策。认真开展项目施工前的宣传动员,充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建设格局,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二是落实建设责任,着力破解交通建设难题。健全完善了县级领导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并按照“涉及谁、谁负责”的原则,从部门、到乡镇、到村一级,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职责,落实工程推进责任。为了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劳动纠纷,及时制定了《门源县劳务纠纷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县内建设项目工程及各类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确保重大项目工程中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到位。三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舆情分析工作小组,实行舆情信息周报制度;成立了由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治安联防工作小组,协调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加强重大工程沿线的法制宣传、治安、巡查等工作。强化矛盾纠纷中协助联动,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扫除项目建设障碍,形成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建立了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政府负责,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的联动治超格局。同时对绕行、闯卡以及中途驳载等行为,由运管、路政、交警等单位积极配合治超站进行严厉打击,对超限车辆依法进行卸货或罚款,维护了治超秩序,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普遍反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