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编制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按照“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秉承传统文化,返璞归真,注重原真性、保护性”原则,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昆仑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为支撑,以“两弹一歌、一湖一鱼、一玉一鹿、一花一驹、一山一鸟”十张名片为重点,把文化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着力培育体验产业、观光产业、加工产业、餐饮产业、演艺产业、影视产业六条产业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编制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二是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在提升金银滩情歌节暨王洛宾音乐艺术节、门源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刚察观鱼放生节、海晏金银滩自行车文化旅游节等主体节庆活动水平的基础上,打造岗什卡登山滑雪大会、仓央嘉措情歌节等具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的特色节庆活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三是着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以“花儿”、藏族“拉伊”、“锅庄舞”、回族“宴席曲”、华热服饰、藏戏等民族民间经典歌舞表演作为演艺的主要内容,以手工剪纸、环保祭品、祁连玉、窝儿药枕、民族服饰、回族刺绣、动物标本等传统技艺表演及其产品展销体验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挖掘、整理、创编、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演艺节目,设立传统演艺和非遗产品演示展销体验区,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作。
四是积极打造差异性文化旅游景区。以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旅游为主体,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创新中国成立家5A级景区为引领,着力做好以原子城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以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山草原等为核心的绿色文化旅游区,以环湖自行车旅游业、乡村旅游业等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
五是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和餐饮业。依托资源优势,制定海北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餐饮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祁连玉、蜂产品等凸显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的深度再开发,延伸拓展开发环湖自行车体育用品等旅游商品,主抓餐饮业的品牌建设,挖掘、提升地方传统菜和各种风味小吃,加大文化旅游商品、餐饮的市场宣传推介,促进旅游商品、纪念品、餐饮的系列化、档次化、品牌化。
六是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复排大型民族歌舞《碧海云天金银滩》,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所在城镇建设中心演艺场所,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创作一批高水平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筹划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和实景演出。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动漫产业规划,制定动漫产业发展措施,加大动漫产业创意,打造动画形象品牌。
七是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企业。通过捆绑招商,加大对“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门源百里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基地、祁连宝玉石研发基地、刚察民族工艺品研发基地、海晏王洛宾音乐体验基地的招商引资,筹划组建海北州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