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海北旅游呈现质量和水平 同步提升的态势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1至9月份,全州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

19月份,全州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

质量和水平同步提升的态势。

一、旅游经济指标增幅较大,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州共接待游客39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完成目标任务的96%;旅游综合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50.8%,完成目标任务的102%;旅客人均消费180元,同比增长17.6%。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州经济增速和全省旅游增速平均水平,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旅游项目建设大幅度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州旅游项目建设共累计完成投资6.48亿元,完成计划投资总额的67.8%。其中,争取省旅游局专项项目支持资金1540万元、州县政府投资4389万元、山东援建资金2266万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12.6%;招商引资4.05亿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62.4%;社会资金投资1.62亿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25%一是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6亿元。其中,截止9月底,门源东旭高原桃花源后续建设完成投资20万元、祁连东方瑞士水世界完成投资6800万元、刚察年钦夏格日山昆仑神祠完成投资1000万元、海晏达玉民俗村完成投资5000万元、全州旅游厕所完成投资440万元、门源芬芳浴景点建设完成投资250万元、门源农家乐联片基地完成投资300万元、刚察百名书法石刻园完成投资15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门源观花台景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98万元、祁连瑞士印象街完成投资980万元、天境祁连国际大酒店完成投资1亿元、中天泰祁连国际饭店完成投资1.5亿元、玉林商务大厦完成投资850万元、海晏东大滩水(冰)乐园完成投资800万元、海晏马背民族体验营完成投资960万元、刚察海滨藏城完成投资1.14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二是新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39亿元。主要实施项目有投资1088万元的原子城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4700万元的原子城红色旅游景区公路、1180万元的全州重点景区补助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原子城5A级景区提升项目、旅游厕所、农牧家乐厕所补助等)、1200万元的门源观花台(含游客服务中心)、250万元的芬芳浴、2994万元的泉口镇生态文化体验走廊、1.6亿元的金浩源国际饭店、1150万元的祁连县游客服务中心、157万元的卓尔山景区和阿咪东索景区基础设施建设、379万元的祁连东方瑞士花桥、120万元的刚察梵音风语林卡等,投资3820万元的山东援建项目门源县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项目正在修改规划编制工作。

三、旅游新业态不断多元,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行业的融合进一步拓宽。借助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的巨大影响力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宣传推介,以西海镇为自行车旅游大本营,及时推出环青海湖、环海北等旅游线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使海北骑自行车游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集租赁换乘、维修救助、餐饮住宿、购物演艺、民俗展示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骑自行车游目的地,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人气指数逐年攀升,成为海北旅游的一大亮点。目前,全州共有自行车租赁行16家,拥有高中低档自行车3100余辆;紧紧围绕自助游人数逐年上升,“入住难”等服务短板突显的问题,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经营家庭宾馆等服务行业,目前,共有家庭宾馆60余家,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入住难”等问题;围绕登山、探险、滑雪等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专项旅游品牌。门源举办了第三届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为海北旅游品牌推向海外搭建了宣传推介平台。同时,世界第三大峡谷-祁连黑河大峡谷探险游、昆仑文化之源-刚察念钦夏格日山寻根祭祖朝拜游等旅游品牌都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旅游人数逐步上升,使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行业的融合进一步拓宽,融合力度进一步加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

四、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旅游法》的专题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景区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佳”、“员工创优”的“四创”活动,对全州导游(讲解员)和星级宾馆、农牧家乐服务员进行了培训;会同工商、公安、消防、食品(卫生)、交通等部门集中对四县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接待点、旅游娱乐场所及景区道路安全、旅游包车进行了两次集中检查,确保了旅游安全,使全州旅游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扎实推进全州星级评定标准化建设进程。目前,全州的星级饭店总数达到2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门源浩云宾馆通过了四星级初评),三星级饭店16家,二星级宾馆6家,比2012年增长50%按照省、州农牧家乐评星标准,从统一门牌、统一服装、统一制作工牌号等方面入手,完善管理标准,新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农牧家乐。目前,全州共有农牧家乐183家,星级农牧家乐40家,其中,四星级8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18家,有效地调整了部分农牧户的收入结构,为群众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宣传推介不断加大,海北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在西宁西门口、体育馆、商业巷步行街大型户外视频、青海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频道、西宁市公交车体投放了旅游宣传广告;在《青海旅游》、《西海之旅》、《西海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上专刊宣传了海北旅游,把《青海旅游》杂志海北专刊作为青海机场的机上刊物;在海北电视台每晚的三个黄金时段播出了海北旅游形象宣传片;与青海新闻网站加强合作,对海北旅游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与省内外旅游网站进行了友好连接,有力地提高了海北旅游的网络影响力。在《大美青海旅游地图》上标注了我州4A级旅游景区景点名称、精品线路和旅行社联系方式;围绕沿海和一线城市赴福建等地开拓高端旅游市场通过举办州庆、祁连山之夏油菜花旅游节、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刚察沙柳河观鱼放生节、海晏金银滩自行车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高了“梦幻海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到海北观光旅游成为游客的向往,海北北线旅游成为省内外的一条热线,游客人数不断攀升。

六、旅游体制改制不断深化,景区整合运营稳步推进。为了切实解决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破解制约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发展瓶颈,发挥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印发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整合运营方案的通知》要求,召开了景区各景点管理单位座谈会,传达学习了《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整合运营方案》,统一了思想,制定了《金银滩原子城(原子城)景区整合运营细则》。目前,景区通票价格审定、旅游线路设计、环保观光车购置、导游词编撰、管理及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下一步将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对全年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预测和检测力度,认真做好旅游项目的督查检查、《旅游法》的贯彻落实、赴山东旅游培训、国内外宣传推介和明年旅游项目的争取等工作,确保今年旅游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州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