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海北州委以“两带三有三强”为引领创新举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为全面深入贯彻州委《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意见》精神,团结带领全州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中再立新功,团海北州委在全州以争创“两带三有三强” 优秀基层团组织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两带三有三强,即:两带。一是各基层团组织带头参与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基层团组织根据各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积极反应、迅速行动,特别是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带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率先垂范,敢于担当,使基层团组织成为带头参与创建工作的示范和标兵。二是各基层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州各级团组织深入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充分认识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四个维护”原则,使各族青少年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自觉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三有。一是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创建工作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各基层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本地区实际,针对本地青少年思想特点、地域特点及青少年需求等,相继制定了起点高、措施实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提出了阶段工作目标,落实阶段工作任务,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有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活动。各级团组织把每年的“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固定为团日活动时间,每次团日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中央和省州委在农牧区的方针政策,海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等为重点内容的宣传教育,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深入人心。在开展活动中基本做到了“五有”,即:有主题、有方案、有宣传报道、有总结、有资料和图片积累。三是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保障机制。加强政策保障,优化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资源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合理倾斜;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有效联系,建立了团州委党组成员和各团县委书记联系基层团组织制度。
三强。一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团组织思想引领能力强。认真实施“4433”思想引领工程,抓好“爱国、法制、感恩”、“三观”、“三热爱”等教育,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贴近青少年的主题教育,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青年思想分类引导的对象更加具体,形式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明显,实现了新的提升。二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能力强。加强农牧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选评等工作,促进了农牧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不断深化;加强农牧区青年培训工作,重点开展青年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青年创业培训,提高了农牧区青年发展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牧区服务业的能力。三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对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能力强。积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联合政法部门等相关职能单位,扩展维权联席会议,形成联动合作机制。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通过提案的方式来表达青少年合理诉求,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依法维权的合力效应,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共同营造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团州委将定期对全州各级团组织进行工作指导和督查,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在全州打造4个县级“两带三有三强”优秀团组织,20个乡级“两带三有三强”优秀团组织,200个村(社区)级“两带三有三强”优秀团组织。
(团州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