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海北州委念好“四字经”扎实推进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自州委《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团海北州委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不断拓思路、举新措,念好“四字经”,努力推动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自州委《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团海北州委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不断拓思路、举新措,念好四字经,努力推动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216日至20日,团州委组织开展了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观摩暨2014年共青团工作研讨活动,团州委及各县团组织负责同志深入部分乡镇、学校、村(社区)、农牧民专合组织,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有关工作资料、召开座谈会、量化评分、走访党政主要领导等多种形式,着重针对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交流互评,总结交流推广了前期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讨了2014年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切入点,为下一步推进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突出一个广字,因材施教,在宣传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全州各县级团组织均按照团州委的要求,把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结合本地实际,细化了团州委制定的《海北州共青团系统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合理设计活动主题和形式,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八进活动,广泛开展了以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覆盖面,参与团员青年达5.2万余人次。全州各学校团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加强全州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团州委《关于在全州学校开展五项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三观、三热爱教育和爱国、法制、感恩教育,各级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5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4.8万余人次,形成了刚察县以法制、反对分裂为主,海晏县和州直学校以红色教育、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为主,门源县以爱国、爱团结教育为主,祁连县以形势政策、感恩教育为主的学校思政工作格局,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突出一个字,创新方法,在发挥作用中争上游

团州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突出字号特点,发挥团组织优势和作用,立足青年实际,以争创两带三有三强优秀基层团组织为抓手,广泛在全州各团组织中开展争创活动。在具体工作中,各基层团组织带头参与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基层团组织都制定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创建工作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结合地区特点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活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保障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乡镇将每年3万元专项经费中的1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联系帮扶制度。州、县、乡三级团干部均建立了创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全州团干部共确定了27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系点,通过驻点指导等方式,确保联系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体现出了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能力强、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能力强、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能力强。同时,团州委在全州各族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中大力开展争当三有青少年活动,即争当有强烈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的青少年、争当有自觉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行动的青少年、争当有真切认同民族团结进步的感恩情怀的青少年,教育引导全州各族青少年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争创活动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一个字,以点带面,在选树典型上做文章

全州各级团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紧紧结合创建工作,对照当地实际,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每县各行业都创建了一至两个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大胆摸索了一些新的思路和举措,为辐射引领全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示范。如祁连县狠抓民族寄宿制中学的团组织建设,团队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党团活动室和青年团校的作用,做到了团的阵地有形化,覆盖青少年常态化。同时,紧紧依托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凭借校刊《启航》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等载体,在校团委的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各类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和互帮互助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门源县充分发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的作用,灵活引导各新建直属团组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文艺演出、技能培训、青年创业讲座等活动,使各直属团组织起来、起来。同时,紧紧抓住全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有利时机,广泛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月、青年农牧民运动会等乡土气息浓郁的青年文化活动,结合青年文化活动推进了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刚察县沙柳河镇团委将镇团委办公室扩建为青年办事大厅,为辖区各族青年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广大青少年的现实需求提供服务保障。青年在镇团委就可享受到就业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婚育社保方面的服务,不但创新了工作方法,而且服务了青年民生,扩大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和覆盖面。同时,团刚察县委还狠抓全县农牧民定居点团建工作,将团支部建在各小区服务中心内,积极为定居点各族群众服务,从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到帮助维居民修水电暖,团支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优势,在获得群众好评的同时,也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海晏县立足青年成长发展需求,在切实服务和改善各民族青年民生上下功夫,依托海晏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积极为青年创业结业牵线搭桥,为青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推动了全县各民族青年创业致富工作,以此带动民族地区各族青年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突出一个字,围绕民生,在服务大局中求突破

全州共青团系统紧紧围绕青少年成长成才,主动履职,在改善青年民生,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求突破、谋发展,以此带动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中,共创建280户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0万元。选定28名青年下岗工人或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创业帮扶工作。配合州人社局实施2013年度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培训工程,完成大中专毕业生培训150人。四县团委配合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能力素质专项培训1493人。在青年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团州委与四县团委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农牧民机电、嘛呢石刻、烹饪等青年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人员965人。在海北达玉部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首家青年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00余名青年就业。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认真落实海北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专项组工作研判通报会议制度,推动有关基层单位立足职能解决青少年具体权益问题。开展《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开展宣讲和家长大讲堂2场次,参与800余人次。协助中国法学会、共青团中央开展了2013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根据《青海省重点青少年群体调查摸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调查摸底专项行动,目前已调查摸底600余人。在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工作中,深入开展关行动,年内340名志愿者与808名农民工子女结对,爱心捐助价值10.7万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各级团组织为贫困学生、残疾青少年募集资金9.18万余元。争取关爱之家项目一个,正在建设当中。年内争取大学生助学项目资金23.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70名。争取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技之光项目,为我州的14个乡镇卫生院捐赠价值14万元的医疗器械,对全州500名家庭困难的青少年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小型医疗器械,医疗专家组义诊群众560人次。争取中华红丝带基金会红丝带健康包项目,向外来务工青年发放红丝带健康包100个,推动了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体现了社会大家庭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关爱。在青年志愿者工作中红色骄子藏城先锋5支综合志愿服务队,以学雷锋、传精神为主题,年内共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中小学生达1.8万人次,义务植树1900余棵。

下一步,团州委将重点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好团的每一个阵地,创建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畅通信息交流这一渠道,实现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覆盖,争取工作有一个突破,进一步找准共青团工作和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宣传工作亮点,推陈出新、长期坚持,形成地方特色,不断增强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夯实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为把自治州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而做出努力。

(团州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