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架构城乡运输网络延伸草原幸福通道
2013年,祁连县针对乡村道路路况差、公路技术等级低、断头路多、通行能力不强,抗灾防灾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和因素投入资金8988.3万元,在7个乡镇启动了多隆、宝瓶河、下塘、大泉4条通村油路和民中桥、下塘桥等20座便民桥梁,全县开建65项农村公路建设新项目,使全县通车总里程突破1949公里,公路密度达0.1/平方公里,4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县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形成了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村村通”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纵横交织的交通公路网络。
该县公路交通网络新格局的架构成形,方便了农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助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扎麻什乡鸽子洞村村民马千里说:“我每天放牛时就站在山上居高俯瞰,平展的硬化路彼此交错相通,一直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娃娃们身上干净了,村庄变样了,老百姓的日子更好了。”该县在加快强县富民进程中,把完善和提升公路建设作为建设小康,延伸幸福通道的又一重要突破口,立足“小财政”支撑“大民生”,以项目促带动,引外资促发展,先后投入资金2.53亿元,在公路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强化落实标杆,建立“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三级管理养护体制,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明晰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与义务,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提高了公路使用质量和寿命。
与此同时,该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格局,使地处古丝绸之路南线的祁连县不再是“身处深闺无人识”,招商引资实现了“引凤筑巢”向“筑巢引凤”和“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工业经济在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强劲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民族团结的新篇章在这里谱写,这些成效的出现都在诠释着祁连架构城乡运输网络延伸草原幸福通道的真正内涵。
(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