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2013年主要工作及201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设施农牧业和特色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和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稳步推进;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种了大麦、绿麦、玉米等青饲草料和蕨麻、大黄等经济作物。建成了泉口、东川100幢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和17处规模化养殖小区,以有机蔬菜、蛋鸡、土种鸡、生猪、冷水鱼养殖为主的特色种养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升。

(二)特色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以保速增效为目标,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煤炭、水电、多金属采选、农畜产品加工、建工建材等各领域各行业生产和建设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31.3%。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入驻园区企业达12家,部分企业已投产运行。制定实施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7亿元,增长20.5%

(三)乡村生态旅游业实现新突破。建成了珠固东旭村“高原桃花园”、泉口涌翠生态体验走廊、“冷龙湾海祭”等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凸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果,农牧家乐接待点、餐饮宾馆、旅游商品开发、土特产品销售、民俗文化展演等与旅游业相关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加大宣传推介,门源百里油菜花海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围绕县城外延拓展区建设,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的业务用房、道路、给排水、供暖等市政建设项目,落实了总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完善了青石嘴、东川为两翼的城镇化功能,加快了小集镇建设步伐。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了总投资5.9亿元的35个村、10090户的共建整治活动,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五)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用于民生的投入占县财政总支出的近80%。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各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9·20”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二、2014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以变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进一步做好泉口、东川蔬菜种植基地建设,促进全县各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发展观光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推培育引进和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注重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努力打造有机、特色农畜产品品牌,进一步推动和提升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和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成效。

(二)坚持以抓运行保质量为动力,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增。全面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州鼓励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企业运行的协调和指导力度,认真落实节能降耗政策,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着力完善园区基础功能,提升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强化招商项目跟踪督查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三)坚持以重生态强品牌为重点,促进旅游产业活力喷发。完善百里油菜花海景区设施功能和管理体制,精心培育和打造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与周边县份联合打造祁连山北麓旅游经济带,有效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把生态保护与建设贯穿到旅游资源开发的全过程,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四)坚持以抓项目强基础为后劲,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根据国家项目投资导向,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的筹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重点做好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浩青一级公路、岗什卡公路,宁武、宁张高速等项目及已落实项目选址、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五)坚持以抓统筹保民生为核心,实现社会事业共同进步。坚持民生优先,做细做实民生实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多渠道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扶贫开发,确保扶贫工作有新成效。凸显布局调整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富民。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