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2013年,门源县坚持以统筹发展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县财政安排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经费3269万元,发放高校三江源异地办学奖补资金468万元,协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78万元。全面完成了小学布局调整学校撤并工作。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日常教育、校园安全管理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线率首次达100%,列全州第一。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总投资5150万元的泉口、阴田和麻莲等三所寄宿制小学校舍建设工程,总投资2013万元的C级危房改造工程,总投资1.18亿元的校园景观、供电和标准化操场等总图工程,总投资2260万元的职业技术学校校安工程和总投资1248万元的学前教育工程。二是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医改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拨付药品零差率补助546万元,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扎实开展。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130万元的卫生院业务用房、能力建设、救护车辆和医疗设备配置项目,实施了总投资580万元的6831座卫生厕所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康福家千村万户工程”,计生优质服务深入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兑现了599户“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对象奖励资金126万元,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6‰和6.8‰。三是科技文化事业深入推进。“文化门源”建设全面推进,出版了《金门源》系列文学丛书第六辑、创作发行了“吉庆门源”为主题的大型画册和原创歌碟,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50%。实施了总投资1392万元的文化进村入户、全民健身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等项目和2.1万户的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工程。落实了明长城遗址抢险加固工程首批资金600万元,2项非遗代表作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门源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建县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十四届油菜花旅游节,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开展了“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桂兰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和感恩教育活动,元旦春节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发放农户科学储粮桶8000套,实施了投资17万元的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