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五举措”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门源县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稳步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一是充分发挥领导“一把手”关键作用。把创建工作作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范围,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周密安排部署工作。县电视台设立“一把手”谈创建专题访谈栏目,让一把手谈看法、提意见、想对策、出点子,督促一把手重视创建工作,全面参与进来并主动作为,通过“一把手”行为从根本上破解目前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二是积极发挥舆论宣传正面引导作用。始终把舆论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利用县电视台播道、悬挂宣传横幅、制定宣传展板、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利用群发短信、商铺单位电子屏流动播放宣传标语、专题宣讲、召开各种会议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创建活动开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特别是对“全国首届我心目中的好阿訇”马如云、“全国道德模范”张桂兰、“捐资助学好僧人”加羊云巴为代表的关心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起全县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全面发挥部门协调配合支持作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及省州驻县各单位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积极协调配合,广泛有效地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形成各部门全面参与、齐抓共管、合力共创的工作格局。省、州有关部门鼎力帮扶门源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为全县12个乡镇69个共建整治村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帮扶,使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得极大改善,宜居美丽的生活环境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成果。四是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保障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健全宣传教育、共创共建、矛盾排查、考核激励等七项工作机制,把创建工作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双拥工作、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深入开展了县委常委蹲点调研创建工作、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年、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县城外延拓展区建设等工作,促进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五是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保民生促和谐。始终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个目标,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这个根本,把实现地区经济提质增效与开展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心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积极为各族群众发家致富创造条件。通过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扩大劳务输出、鼓励农牧民创业、加大扶贫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通过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引进关联度高、对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农牧民创收、增收;通过解决教育、卫生、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不断改善民生质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和谐氛围进一步得到巩固。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