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工作、生活条件和就医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比,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弱,业务和生活用房不足,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
  二是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全州医疗机构人员总量增长47.18%,但人员紧缺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现有人员总量难于适应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新需求。
  三是虽然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各级公立医院综合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由于人才激励机制等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之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骨干人才、优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提标增补政策。积极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提标增补政策,今年我州与全省同步再次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我州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将达到526元,仍然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元。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参保率,切实扩大城乡医保覆盖面和受益面。
  二是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州分级诊疗制度和实施细则,简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理性就医的格局。
  三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以总额控制方式为主,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四是加快完善门诊统筹政策。落实提高医疗机构门诊支付比例相关政策,提高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支付比例,使门诊支付比例和住院支付比例保持合理,规范就医行为,防止小病大治、过度医疗。
  五是进一步优化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大病医疗费用的结算机制、信息化管理机制、规范化建设机制、标准化建设机制,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方便群众报账。
  六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认真执行《海北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使“三无人员”(即少数身份不明或无医保、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七是加快推进医改信息化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医改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医政、药政、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五个层面的网络系统建设,实现卫生综合管理、医政管理、药政管理、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医保卡“六网一体、三卡合一”,实行各信息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和城乡居民医保服务“一卡通”。进一步扩大远程诊疗系统覆盖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八是加强药物招标采购配送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招采办法和流程,提高招采效率,抓紧开展第二轮非基本药物招采工作。
  九是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取消县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资金缺口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施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科学的绩效奖励机制,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奖优罚劣。支持和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加强中藏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藏医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努力发掘、整理、传承、普及,提高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水平。
  十是持续推进“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加强部门衔接,优化制度,巩固完善模式,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十一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运行机制,扎扎实实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措施,巩固提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