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四部曲”倾力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门源县强化指导,整体推进,采取“四部曲”方法着力解决共建整治中面临的新问题,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曲强根基。积极发挥共建单位援建和项目带动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2个村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对9个村的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改扩建;新建群众文化广场23处,19个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各共建村的村庄亮化、绿化以及节能项目正在实施;先后实施了投资1058万元的8个村人畜饮水项目;投资4631.216万元实施了327.351公里的道路建设项目;投资5820万元实施了3100户的“两房”改造项目。涉及各类涉农项目8大类16项,进一步加强了农牧区暖棚、草场围栏、农田水利、扶贫开发等基础设施和农牧业技术推广。
二是“服务”曲润生活。至目前,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全县共召开各级各类会议607次,印发《宣传手册》1500本、设置项目公示牌35块、悬挂横幅373条、张贴标语698张,安置永久性宣传牌21个,群众知晓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各乡镇成立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有威望、有经验、有责任心的群众为主的工程监督组,天天蹲点把关,确保了共建整治活动天天有突破、有进展。目前,全县已按设计要求,新建围墙32万米,安装大门9557合,完工率达94.7%。同时,以“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为模式,以“空巢”老人和特困群众为服务对象,分别在东川镇却藏村和仙米乡大庄村新建安置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养老模式,有效破解了农牧区养老难题。
三是“增收”曲助增长。各乡镇严格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点”的总体思路,以入股、合资等形式兴办了10余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牧家乐”,开辟增收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了村庄品位。兴建了14个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为真正实现人畜分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倾力打造了一批高端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为增收创造了外在条件。东川镇在香卡村中心地带建成3亩集种植、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蔬菜农业观光展示区,成为共建整治活动的一大亮点;泉口镇、皇城乡充分利用当地地域优势,分别打造了11.8公里的“泉口涌翠生态体验走廊”和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旅游餐饮服务区”;珠固乡东旭全力打造“高原桃花源”乡村旅游品牌,有效激活了乡土气息与民间文化。
四是“和谐”曲解民忧。建设村级文化站11个,文化体育广场3个,农牧民健身工程23个,“户户通”工程落实10833套,6000套已正在实施,109个村“农家书屋”实施全覆盖,并坚持正常开放,在丰富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共建整治活动中,在青石嘴地区和东川镇孔家庄村分别新建了伊斯兰风格的风景墙和儒家文化为主的文化墙、孝道墙,助推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泉口镇大庄村突出新农村、新风貌,谱写了《大庄村之歌》,北山乡组建了传统曲艺老年表演队,将幸福生活与传统曲艺文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