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交通运输工作示范试点呈现五大特点
通过一年多的示范试点建设实践,全州交通运输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交通运输厅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落实、以创新促发展,积极探索工作理念创新、项目管理创新、培育方式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行政管理创新等措施,在推进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齐抓共管工作氛围全面形成。全州上下都把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首要位置,均成立了以州、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和其他部门以及各乡镇政府领导为成员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职责明确、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全面安排部署,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对示范试点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进行了再分解,实行目标任务管理考核制度,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建设从交通运输部门为主转变为以党委、政府为主,层层明确建管养安的责任主体,四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主动沟通衔接交通工作,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项目前期审查工作扎实有效。自全州交通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以来,所设的两个审查工作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力量,认真按照制定出台的两个《审查细则》,对全州所有重点公路工程项目全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审查。对存在设计缺陷、出现疑问的问题,及时组织设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查看对照,切实增强了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了项目设计的闭门造车,实现了与省交通运输厅项目审查的无缝对接。
三是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在健全完善313目标管理体系和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督查保障四项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度、局领导干部交通工程质量分片负责制度、示范试点建设督查工作制度和交通工程建设质量限期挂牌督办制度、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约谈制度、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度以及工程建设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规定,将每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科室)和责任人,实行“四不两直”督查方式,会同省、州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对示范建设总体情况进行督查,对重要事项进行适时重点督查,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指导和监督巡查,各县也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形成高密度的督查工作态势,有效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及时落实到位。
四是监管方式得到积极有效探索。通过“互观、互查、互学”等方式,积极探索实践项目建设监管的有效途径,先后分批分组开展了一系列督促检查活动,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以及质量管控指标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竞比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祁县在央隆地区探索实行了“集中管理,规模实施”监管模式。目前,此模式正在做进一步的总结完善。又如门源县在工程合同管理和廉政管理上,还邀请人大、财政、监察、审计、国土等部门组织成立了通村油路合同谈判领导小组,统一研究选择施工和监理单位,规范了工程发包程序,并从每公里30万元通村油路定额补助资金中单列4万元/公里专项用于路肩填筑,进行分项自检验收,保证了路肩的规范建设。这些监管模式和办法措施的创新发展为示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五是贯彻落实配套政策积极有效。在积极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着力克服自身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于去年竭力筹措配套资金提前两年实现农村公路养护补助“7351”国定标准后,今年又在环境保护、养护设备购置等方面或多或少尽可能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如祁连县在建设小东索旅游公路时,县财政专列200万元资金用于为小东索景区的环境保护和草场植被恢复;刚察县从财政资金中列支100万元资金用于养护设备购置等。这些配套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不仅提高了交通系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抓项目的主动性,而且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全方位感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从主观上为推进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州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