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率先完成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门源县第九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经过三个月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截止11月25日,完成了组织实施阶段的全部工作,推选出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此次换届选举工作以提高村(居)委会成员素质和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村(居)委会工作活力,加快基层政权建设为目的,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抓责任、严要求,保证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及时成立了县、乡镇、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指导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制度、乡镇领导包村制度和一村一名换届指导员选派制度,全程指导和监督换届工作,为选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抓宣传、严纪律,保证依法办事落实到位。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材料、办黑板报和电视宣传等形式,并结合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宣讲、备耕春播等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换届选举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进行了广泛宣传,强化了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严肃了换届选举工作纪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保证了换届选举的依法、有序进行。
三是抓培训、严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抓骨干培训工作,就村(社区)“两委”换届涉及的法律法规、上级精神等进行了全面讲解,对选举的程序、方法、步骤及各环节注意事项进行了专题辅导,打造了一支以骨干为中心的业务精、素质优、作风硬的换届工作人员队伍,并坚持以“严”字贯穿于换届选举的全过程,严把各个环节关口,重点防治贿选、拉帮结派等不正当的选举行为,积极引导选民和候选人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有序参与选举,确保了各个环节的任务落实。
四是抓摸排、严监督,保证公开透明落实到位。通过调查摸底,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做到了重大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快速应对;重点工作任务及时梳理,有效落实;创新改进举措及时总结,推进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跟踪,探索解决。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大力实行“阳光”操作,透明运行,做到了群众全程监督,保障了广大选民和候选人心平气顺、心服口服,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此次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班子同上届相比,呈现出了平均年龄低,班子整体素质高、群众参与度高、群众公认度高、公开透明度高的“一低四高”特点。全县共有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共选出村民委员会成员493名,其中:男382名,占77.5%;女111名,占22.5%;在文化程度上,小学文化程度的118名,占23.9%,初中文化程度的340名,占68.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6名,占7.3%。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86名,占17.4%,36至45岁的212名,占43%,46至59岁的178名,占36.1%,60岁以上的17名,占3.4%,平均年龄44岁。中共党员237名,占48%,少数民族276名,占56%。
社区居委会选举中,7个社区中东川镇孔家庄社区实行直接选举,其余6个社区实行间接选举。共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7人,其中: 36至45岁的7名,占100%,平均年龄37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名,占100%;连选连任的7名,占100%。社区委员33名,其中:35岁以下的6名,占18.2%,36至45岁的19名,占57.6%,46至59岁的8名,占24.2%,平均年龄37.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3名,占100%;连选连任的29名,占87.9%。村(牧、居)委会成员从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上进一步优化,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懂管理的年轻人被充实到村(牧、居)民委员会班子,班子结构更趋合理。
(州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