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交通网络延伸美丽家园新图景
祁连县“以乡村公路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乡村公路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乡村公路建设与加强资金监管、乡村公路建设与工程质量进度、乡村公路管养与“县乡村三级养护机制、乡村公路养管与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六个结合,着力打造“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网络,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完善的交通网络延伸美丽乡村新图景,使一条条清洁干净的乡村公路成为各族群众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
自2012年以来,祁连县在农牧区道路建设上做到了“规划先行,宁慢勿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280项,累计投资4.75亿元。目前,全县7各乡镇45个行政村均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路、村道硬化的建设目标,部分村社铺设了柏油路。在农牧村公路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做到“一事一议”,不修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牧民宅基地和草场,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使农村公路建设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
截至目前,投资10.2亿元的峨祁公路已累计完成产值23392万元;投资3439万元的柯柯里公路累计完成850万元;2013年党政军企共建村村道硬化续建完成投资790万元,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投资6100万元的天默公路累计完成投资3150万元;投资7547万元总长403公里的阿尔格村7条通村油路、多隆村6条连通砂路、阿柔大寺通寺院油路、高楞村通村油路、曲库鹿场沟通村油路,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投资210万元14公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硬化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超额完成6公里;投资5824万元长57.63公里的青阳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投资3276万元长46.37公里的龙孔—芒扎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投资2980万元长298公里17条自然村通达公路,已完成22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投资377.45万元的野牛沟大泉村黑河中桥和柯柯里中桥两座溜索改桥,已完成投资250万元;投资164.3万元的白石崖危桥改造项目和投资189万元6座农村公路配套小桥,已全部建成使用;投资502.5万元高楞村中桥、阿尔格上仁次中桥等4座独立桥梁,已完成投资300万元;投资1167万元的红崖湾大桥,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同时,为改善民族地区广大群众乘车环境,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就近乡镇配备了乡村公交车,并在县城主要街道、人流聚散地段、扎麻什等公交线路建成78个公交站点及港湾。
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对口援建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做到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工程价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申报——现场监理、业主代表复核计量——分管领导、主管财务领导签字审批程序执行,做到及时支付工程价款,建设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减少资金沉淀,不留有资金缺口,并对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公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作。
紧扣乡村公路建设质量,在质量和进度上,“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严厉杜绝因质量问题,发生“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现象。聘任7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业主代表分片区分项目负责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按照“省级补助、州级监督、县级负责、乡镇组织、民办公助”的县乡村道路管护机制,制定《祁连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方案》,县境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三级养护机制,与7个乡镇45个行政村签订路政管理协议,明确了各村路政协管员及工作职责,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乡村公路建、养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实现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至目前,国省养护路面清扫5310平方千米,清理边沟64.31千米,整修路肩98.75立方米,边坡90.86千米,清理塌方610立方米,清理杂物、泥土、堆积物350立方米,清理白色垃圾67立方米,调整里程碑、百米桩79块,调整护柱147根,疏通涵洞18道共11立方米;县乡道干线道开挖边沟3224立方米,清理边沟8.310千米,清理塌方4223立方米,修复路基沉陷542.5平方米,整修路肩3675立方米,护柱粉刷200根,垃圾清理263立方米,涵洞清理、粉刷33道,整修平交道口5处,清扫路面114.3平方千米,38座大中桥梁安装了桥梁限载和信息牌。2014年乡村公路养护配套资金521.8万元,共管养里程为1247公里。各乡镇自然村通达率达到89%,公路养护优良率经抽检均达到35%。
(祁连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