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以生态农牧业加快强农富农步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门源县以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方向,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动力,坚持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业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

近年来,门源县以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方向,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动力,坚持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业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壮大设施农牧业。“十二五”以来,全县共整合落实各类涉农项目资金8.87亿元,累计建成各类畜用暖棚1万幢、日光节能温室950幢,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小区(场)62处,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牲畜达23万头只,占全县牲畜总量的41%。开展了纳子峡40万亩灌溉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二是调整优化特色种养业。立足我县冷凉气候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截至目前,建成生猪养殖基地4处、冷水鱼养殖场6处、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基地3处,投资1590万元在泉口、东川两镇建成了100幢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三是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产业。先后投资8597万元,实施了13个村的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核减天然草场放牧牲畜,扩大舍饲圈养牲畜数量。实施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整合草场321万亩、牲畜31万头只、耕地24.5万亩,解放劳动力1.5万人,转移输出1.3万人。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了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全县621万亩草场全部实行了草畜平衡,分解落实核减牲畜14.57万个羊单位,人工种草21.6万亩,建成年加工3万吨饲料加工基地1处,完成草原鼠害防治60万亩,落实2011—2013年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共3900万元。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