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采取七项措施加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6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自2009年实施以来,海北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此项工程作为支持藏区发展的民生工程、“天字一号”工程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统筹规划、狠抓落实,以抓质量、抓管理、抓督促、抓进度为重点,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2009年实施以来,海北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此项工程作为支持藏区发展的民生工程、“天字一号”工程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统筹规划、狠抓落实,以抓质量、抓管理、抓督促、抓进度为重点,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直接抓的联动机制。州县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项目实施乡村成立了工程监管小组。在项目管理上,实行分级负责制,州级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规划审核、协调监管和检查指导;县级负责项目方案制定、计划安排、年度任务落实、质量监管;乡级负责项目进度督促、项目户审核、技术指导等。州与县、县与乡镇、乡镇与项目实施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责任制。

二是科学规划、优化设计、稳步实施。统筹考虑群众意愿、生产需求、地质结构、草原生态等,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分类建设。一是合理布局。严格按照省上“合理布局,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尽量集中”的要求,对人口相对集中、建设户数较多的村社,集中规划地块进行整体安置;对牧区分散户,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就近整合搬迁;对集中整合搬迁确有难度的区域,按实际情况进行分散建设。二是兼顾效用。在体现区域特色、统一建设风格、优化房屋结构、突出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按不同牧户家庭的需求,各县拿出23套不同户型供项目户自主选择,把“美观、实用”两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三是分类建设。针对不同项目户的实际情况,在建房方式上采取自建与统建相结合、以统建为主。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游牧民定居工程及风貌控制工作实施中,海北州层层发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牌和项目公示牌、开辟专题新闻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群众清楚地了解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主要交通沿线建设布局及风貌控制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重大举措,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全民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是整合资源,配套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生态畜牧业建设、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等项目相结合,畜棚、围栏、种草、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可能的向定居工程实施区倾斜,统筹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先解决集中点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和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五是减免优惠各项税费,鼓励牧户进城定居。各地立足定居项目建设,制定和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对进城定居的项目户在各项收费上给予减免的优惠。如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土地无偿划拨、免征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工本费等优惠政策。
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自筹压力。各级政府与金融部门积极协调,搭建信贷平台,降低信贷门槛,简化贷款手续,通过贷款或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群众自筹困难的问题,同时,宣传动员牧民群众以劳折资、以物折资,拓宽项目户自筹渠道, 2011年州县财政拿出669万元的帮扶资金对全州418户完全无能力自筹建房的牧户给予补助,每户补助达1.6万元;通过与各级银行协商,落实贷款1800万元左右,并尽可能延长还贷期限;为加快推进对口支援藏区工作,积极争取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为祁连县捐赠500万元,用来帮扶2011478户游牧民进城定居,每户补助达1.05万元。

七是强化项目规范运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把好项目公示、工程管理、项目进度、施工质量、技术要点、资金监管六个关口,按计划建设、按图纸施工、按预算开支、按规定监督,不准随意变更;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决杜绝以虚列工程内容、虚报工程量、虚增定额等方式套取项目资金,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在质量监督上,落实了工程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目标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组织牧户参与定居工程监督,提高牧户的参与度和工程的透明度。

八是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2012年海北州游牧民定居工程主要交通沿线建设布局及风貌控制工作与全州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紧密结合,以“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为原则,以“一事一议”、“三议一表决”等为形式,以 “州县财政补一点、对口帮扶单位帮一点、项目资金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为思路,多方筹集资金、捆绑使用项目资金,紧紧围绕美化房屋、围墙大门、粉刷外墙、修饰美化等实施了“新、亮、美、绿、净、畅”为主的整治活动,切实改善了农牧区村容村貌,创造出了整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2012年整治游牧民定居房1075户,总投资达4716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633万元(风貌控制补助资金131.4万元)、州级配套432万元、县级配套690万元、群众自筹1961万元。

20092014年海北州共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8082587385平方米,100%完成建设任务,共涉及421个乡镇81个村,其中:门源县941户、祁连县2595户、海晏县995户、刚察县3551户。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并100%入住。六年来共投入资金48603.3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33.64%,其中:中央投资20205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0%;省财政补助4041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州县配套431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6.85%;牧户自筹20039.3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247.95%2011--2013年全州共实施牧区游牧民新帐篷2229户,其中:门源县110户、祁连县628户、海晏县506户、刚察县985户。每户配置发放便捷式数字卫星电视机1台套、30平方米棉帐篷1顶、单人折叠床2张、烤箱1个、200升贮水罐1个、25升背水桶1个、提水桶1个。总投资达2674.8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2229万元,牧户自筹445.8万元。

通过全面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使我州藏区8082户牧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及畜牧业生产中的疫病防治和普及科学养畜知识创造了良好条件。结束了逐水草而牧的生产生活方式,种草养畜、舍饲圈养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在牧区不断加强。随着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牧民群众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了草场的放牧压力,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有效保护。主要交通沿线风貌控制工作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村实现“住房特色化,饮水安全化,村内道路硬化,给排水畅通化,厕所畜厩清洁化,垃圾收放定点化,燃料清洁节能化,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建设目标,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州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