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优势”将助推门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门源县坚持走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的路子,倡导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门源县坚持走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的路子,倡导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近日,被农业部列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全省农牧结合典型示范县,“七大优势”将助推门源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有力促进门源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是政策优势。全国经济发展即将进入新的五年计划,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重在巩固加强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藏区发展,民族地区继续成为政府政策倾斜重点,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藏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今后还将加大对藏区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形势下,门源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更有利于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二是区域优势。门源县距省会西宁150公里,东出240公里与甘肃省省会兰州相接,北走109公里直通河西走廊,国道227线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规划中的宁张、宁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兰—西—格经济带发展轴线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畜牧业区域基本分布中,将海北州门源县定位为牦牛和藏羊生产的优势区之一; 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了在2013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将重点发展22种特色草食畜,其中门源县也被确定为牦牛和藏羊优势产区。

三是产业发展优势。门源县农牧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类型在青藏高原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种植业已经形成以高原特色冷凉作物油菜、青稞、饲草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青海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区青稞制种基地和蜂产品生产重点县,素有“门源油、遍地流”的美称。近年来,门源县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农业为目标,重点围绕高原特色粮油、特色蔬菜、饲草产业;节粮型草地和农区、半农区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突出良种繁育、优质高效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区域示范带动能力强、省内先进、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基本形成,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田园”。

四是基础设施优势。多年来,通过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门源县已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高产创建农田6万亩、旱涝保收农田2.5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万亩左右。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90幢,牲畜暖棚1万余幢,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71处,培育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基地3处,生猪养殖基地4处,冷水鱼养殖40余万尾、产量达60吨,养殖土种鸡1.2万只,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3处。先后实施了13个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

五是科技推广优势。目前,全县已经建成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作物育种、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种养技术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13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96个行政村,为2万户农户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致力发展生态和有机农业。同时,门源县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在很多关键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比如:门源藏羊“两年三胎”养殖试验获成功为高寒草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牧草新品种选育新技术集成研究取得突破。依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技术支持,通过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燕麦与箭豆混播饲草生产基地。以农广校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联合外部资源,不断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农牧民的从业技能和劳务技能。

六是农业机械化优势。全县农牧机械总动力为33.08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为69.25千瓦、在全州排位第一;综合机械化率为64.5%、高于全省机械化率平均水平,在全州排位第一;主要作物机械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在全州排位第一;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方面拥有牛奶运输储藏罐47台、粪污处理车21台、增氧机400台、饲草料收割打捆机械 15台、饲料处理机械饲草料混合机 86台,建成规模化水产养殖场3个,是全州仅有的三个水产养殖场,年产量为60吨。

七是体制机制优势。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门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切实加强农村土地草场经营权流转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引进和培育了20家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的“雏蜂阁”蜂产品、“门源奶皮”等16个商标逐步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在农牧部门登记备案的专业合作社416家,经县级认定专业示范社105个。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依据门源自然环境、农业产业现状,突出区域产业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确定示范主题为:高原特色粮油和农牧结合区生态畜牧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据门源地处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形地貌以及区内所形成的不同农业生态类型,确定示范区的区域类型为:门源浩门河河谷农业生态区。产业类型定位为:现代高原生态畜牧业和高原特色粮油产业。其中现代生态畜牧业主要以高原型藏羊、牦牛、西门塔尔肉、奶牛为主导,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产业;高原特色粮油产业主要以小油菜、青稞、饲草为主导,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改革类型定位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通过农牧业经营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不断完善,更深层次的释放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今后,门源县将以岗青公路(S302省道)和227国道为发展主轴,以浩门河谷为重点区域,以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组装、配套、创新为支撑,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农业为目标,重点围绕高原特色粮油、特色蔬菜、饲草产业;节粮型草地和农区、半农区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突出良种繁育、优质高效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本县优势,坚持“生态、高效、富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为重点,采取“一区多园”的方式,创建一批小而精的标准化现代示范园,形成各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