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民生提质升层的新期望,力促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2015年,门源县将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以上。稳定和扩大就业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力促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全年转移劳动力达3.4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扩大各类创业贷款规模,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核算工作,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险”覆盖面,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及动态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抓好青石嘴镇青石嘴村等16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阴田乡大沟口村草达坂社326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争取项目资金5000万元,重点对全县15个贫困村、2020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实现稳定脱贫。推进教育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布局调整后的转型升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争取实施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教育项目资金支持,多渠道化解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债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实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缓解群众“看病贵、住院难”的问题。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努力将转诊率控制在5%以内,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落实好单独二胎和取消生育二胎四年间隔政策,进一步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实施好投资215万元的省级科技富民强县基层专项行动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科技致富的能力。完成投资744万元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争取落实投资1200万元的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覆盖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完成明长城遗址二期修复保护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扶持培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商贸融合发展。强化商务流通。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商品供应、成品油市场监管等工作,稳步推进新一轮家电下乡工作,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强化财政金融支撑能力。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和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加大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行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对社会服务、经济贡献挂钩的招投标制度,引导和撬动金融资金加大对门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力争存贷比达到40%以上。全面启动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