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藏家党旗红“十心”党建归一心
为进一步彰显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效应,泉吉乡党委结合乡情实际,精心培育选树“抓三基、强三基”党建工作品牌,着力打造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提出“湖畔藏家‘十心’工作法”党建品牌,以创建促提升,以品牌带全盘,力促全乡基层党建工作见成效。
湖畔藏家“十心”工作法党建品牌主要内容为:知民心、暖民心、舒民心、贴民心、乐民心、连民心、安民心、树红心、强核心、心连心。
知民心通民意:全面推广州委提出的“1+10”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模式,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现乡村两级党组织和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无缝隙和全覆盖”。乡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每人确定分别和联合联系1个行政村、1个乡属单位、1个农牧区专业合作社、1个党建工作品牌和1个寺院,每人确定联系涉及“两代表一委员”、各类人才、困难群众、贫困学生和党外人士等5个界别的联系对象。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真心实意的走村入户听民声、问良策、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直通民意,直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暖民心促和谐: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服务体系,维护党员群众利益,广泛开展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通过强化社情民意党建信息员、游牧民定居小区管理员、驻村警务员“三员”工作职责,让更多力量下沉基层第一线,以“家人式”服务、“手把手”帮扶,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党建工作成为社会和谐的暖心力量。
舒民心化矛盾:以“精细化户均档案”为突破点,完善党组织机制化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大排查、大调解”,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打造“三个一”精细化综治工作品牌,即:户均一份精细化档案,每村一套完整的基层调处组织体系,乡党委、政府一套健全完善的督查落实工作机制。
贴民心促民生:继续完善健全泉吉特色的“四步走、倒排序”工作法,积极探索建立保障惠民政策、项目落实的新机制新办法,通过入户走访摸底、“两委”会初审、乡党委会审定和公示接受监督四步工作法,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动态管理,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及时准确,从而做到“公开、公示、公平、廉洁、高效”。
乐民心扬正气: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泉吉乡新泉村群众文艺演出队为载体,成立文体活动兴趣党小组,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牧民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党员活动室、村级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大力宣传省、州、县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工作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充分报道“三基”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及时反映“三基”建设工作的成效反响和理论成果,形成关注“三基”、助推“三基”、提升“三基”的强大合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热爱生活、献身党的事业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激情。
连民心聚合力:以“四库”建设为平台,强化“四库”建设动态管理,及时将群众的困难、需求、意见建议进行台账管理,整改销号,兑现承诺,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高速路”。
安民心抓建设:大力推行泉吉乡宁夏村“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小组+牧户”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年乃索麻村着力打造“党支部+协会+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发展模式,精心组织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致富带头人,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社干部,提高村党支部领导水平,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党员群众致富能力的“三培养三提高”工程。
树红心展风采:狠抓重大会议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州委十一届七次、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思想建党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全乡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州县委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千名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刚察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刚察县2013年-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以组织调训为主、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对我乡各级党员干部进行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教育培训、挂职锻炼、专业进修,确保干部在学习教育、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开展“讲政治、守规矩、守纪律、转作风”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章和宪法、“三个自信”、宗旨意识、道德品质等多种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深入改进作风,不断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牢固树立持之以恒抓作风的意识,把加强作风建设贯穿于“三基”工作全过程,及时补充完善“两方案一计划”,动态管理“四库”,继续坚持边查边改、上下联动和“拉清单”、“销号制”、“公示”等做法,持续整治作风问题,历练党性作风,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推动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发展的“红心”旗帜,展现新时期广大农牧民党员干部的风采。
强核心筑堡垒: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以健全组织、完善功能、增强活力为重点,切实加强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和班子建设;认真落实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一岗双责”、“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分线工作法”、专题例会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工程来抓、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的第一任务来完成、作为书记履职的第一责任来落实,通过量化指标,明确职责,分线把关,一抓到底,促使党建工作走上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心中有责任”的工作格局;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基层组织带头人,加快“三培双带”等后备人才库建设;全面落实的村“两委”集中坐班服务群众制度,做到“三个集中”即:集中办公服务、集中代办服务、集中入户服务;以集中分类推进示范创建,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农牧区的政治核心和先锋堡垒。
心连心共命运:全面落实县委提出的“八抓八重”要求,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开展特色活动,丰富“三基”建设工作内涵,扎实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群体工作,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乡村两级党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堡垒先锋、辐射带动作用,使创建好的更具感召力、党建工作更具生命力,持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同胞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好社会政治局面。
通过“十心”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党群关系鱼水情,牢牢巩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这个根本,实现基层党建“抓三基、强三基”的最大效应。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