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野牛沟乡“三领”模式提升党建品牌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9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祁连县野牛沟乡积极探索出了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的“三领”党建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畜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牧区科学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祁连县野牛沟乡积极探索出了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的“三领”党建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畜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牧区科学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乡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结合实际,指导全乡上下深入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工作。近三年来,通过党政军企、美丽乡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和带动,该乡先后争取资金2.8亿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批事关牧民生产生活的民生项目,其中铺设村级砂路300公里、建设中小桥梁12座、硬化道路20公里、修建羊棚120处、安装户用太阳能260套、配备户用垃圾桶200个、实施危房改造90户、安转街道路灯126盏。充分利用乡域内黑河大峡谷内的八一冰川、油葫芦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场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牧家乐,开展群众文体等活动,提高了牧民群众的三产收入。实施草场禁牧185.11万亩,实现草畜平衡178.14万亩,使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扶贫救助力度,年内发放救助资金11.2万元、救灾物资400余件套,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4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5242.67元。通过宏观指导,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的得到完善,民生逐步得打改善,有效缓解了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支部引领,各村党支部通过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小组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生态畜牧业建设。目前全乡4村均已成立村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牧户达8013689人,占全乡总户数的79.2%;整合草场326.82万亩,占全乡草场总面积的62%;整合牲畜16.3万头只,占全乡牲畜总数的75%认真做好牦牛种牛繁育基地建设,选育精品种牛90头,开展了牦牛“一年一胎”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出了示范带动效能。通过开展舍饲半舍饲羔羊养殖、“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等技术手段,扩大了羔羊、犊牛出栏规模,提升了该乡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扶贫解困小组等组织和队伍,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共计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4+起,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20+余件。

党员带领,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乡情实际,在党员和干部中推行“五个三”工作制度。 “三帮”即帮助联点村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帮助联点村谋划发展大计、帮助联点村解决实际问题。让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指导各村在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建设中帮助群众开展羔羊集中育肥、牦牛“一年一胎”和白藏羊“两年三胎”、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工作。通过党员的带领,共培养了致富能手12人,村级后备干部7人,党员参与合作社人数达到98人。 “三送”即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采取分散入户、集中开会等方式,把党和政府支持农牧区发展、社会救助保障、奖励扶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给牧民群众,共展开各类社会扶贫救助3次,帮扶贫困户36户,累计救助资金18万余元。 “三访”即访贫问苦、访民问愿、访贤问计。通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大走访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愿,把群众的意愿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汇报,搭建党委与群众对话平台,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 “三查”即查宗旨观念、查工作作风、查廉洁自律。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用情体恤群众、用心服务群众。 “三改”即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质量。近三年来,全乡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并及时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进村入社,上门服务等措施,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检验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办事能力,提升自己解决事情、服务群众的真实本领。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