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五个常态化”加强法治农牧区建设
今年以来,祁连县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法律八进”为载体,结合农村实际,从突出抓好“五个常态化”入手,切实加强法治农牧区建设。 一是送法下乡常态化。农牧民群众维权意识空前高涨,遇事找法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祁连县司法局立足农牧区群众的实际需要,将增强农牧民的法律意识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各种载体,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推进普法工作“进村入户”,让农牧民朋友看得见、摸得着,在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打破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地实现农村普法。今年以来,全县各普法成员单位已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传统法治宣传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800余人次。 二是阵地宣传常态化。在继续发挥黑板报、墙报、宣传挂图等宣传作用的同时,全县各行政村利用“村务公开栏”、法制文化广场举办法制教育专栏,扩大了普法宣传面,大部分村和社区建立了法律图书角。通过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书籍,使群众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念。并结合农牧区普法需求较高的实际,成立以公检法司为骨干的法制宣传团,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法律明白人培育常态化。通过以“法律明白人”为学法用法带头人,以户宅小院为普法宣传场所,以农牧区“法律明白人”与农牧区法律服务点相结合的普法推进模式,力争实现每户培养一位“法律明白人”目标,引领村民学法。普法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农牧户家中、党员活动室开展普法宣传,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5万余人。 四是农村法律服务常态化。针对司法所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其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加大法律援助知识的宣传普及,降低农牧民群众法律援助门槛,开辟农牧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县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农牧民维权案件,做到应援尽援,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2015年1—5月,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援助案件23件、八宝律师事务所办理社会案件14件,全县共解答群众来人来访来电咨询120余人(次),免费代写各种法律文书50余份。公证处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城中村改造和县政府大事实事项目,拓宽了公证服务领域。2015年1—5月,共受理各类公证事项34件。 五是人民调解工作常态化。把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到法治农村建设之中,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网格化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调解组织71个,其中专门指导调处中心3个、调解员36人,行业调委会7个、调解员35人,人民调解组织61个、调解员384人,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不断加强人民调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受理、排查、报送、移交、调处、督办、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矛盾调解工作流程,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再教育,提高其调解技能,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开展矛盾纠纷重点排查活动,努力做到对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抓早、抓小”,防止激化,使排查调处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15年1—5月,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8件,调解成功133件,成功率97 %。 |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