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确保了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4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2015年是适应新常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不利局面,创新运用一三四一线工作法,定期分析研判全州经济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以赴保稳定、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确保了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任务,全州经济企稳向好,民生进一步改善。

一、狠抓项目工作。年初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七大工程包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投向,及时调整项目工作思路,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项目建设工作总体推进顺利,投资继续保持了较好增长。对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实行州级领导联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措施,一抓到底。截至6月底,全州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2.8%,其中,续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截至630日,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1亿元、同比增长15.6%,超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其中,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资金12.6亿元,占全年应到位资金的50.4%

二、狠抓工业经济。面对去年以来江仓煤炭生产整治和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的加大,一批洗煤和矿产企业生产、建设停工的严峻形势,一手抓对困难企业的帮扶,通过深入开展入企帮扶活动,解决了企业在融资、用地、用工、政策衔接等方面提出的110个问题。一手抓对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帮助弘川、夏华两家企业拓展了市场,对接了上下游产业,解决了融资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这两家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截止6月底,全州36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复产32户,复产率88.9%,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8亿元,同比增长6%,新增规上企业1家。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州轻工业占比为10.3%,重工业比重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三、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上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海北州打造成为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高原旅游目的地和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的目标要求。一是狠抓了常规农牧业生产。截至6月底,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63.2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3.22万亩、油料作物25.7万亩、饲草13.66万亩。繁活各类仔畜169.84万头只,繁活率83.57%。出栏各类牲畜28.61万头只,出栏率8.75%。育肥贩运牛羊27.25万头只,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预计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二是不断创新完善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制定出台了《海北州关于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推动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土地、草原流转,引导各类集约经营主体依法有序扩大规模。目前,全州土地、草场分别流转18.52万亩、1318万亩,分别占全州土地、草场承包经营面积的30.05%36.84%,参与流转的农牧民分别达到1.47万户、1.18万户,分别占全州农牧民总户数的27.64%68.87%三是狠抓产业发展。通过积极争取,门源、海晏两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36家,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门源县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规划利用2年时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5年达到2万亩,建成后蔬菜总产量可达到4万吨。四是大力发展高原旅游业。按照把海北州建设成为全省高原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启动实施了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景区建设,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26亿元的门源观花台、祁连卓尔山等景区建设项目。积极培育和扶持了40余家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农牧家乐。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优化和推出了315国道、祁连山北麓、门源高铁等旅游精品线路。截止6月底,全州共接待旅游人数202.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29.5%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推动我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投资300万元建成了西宁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海北馆。在发展特色农畜产品、轻工产品方面已培育6户电商企业。

四、狠抓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生态保护和整治方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州生态保护和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程。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投资2200万元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林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1.16亿元的人工造林1.29 万亩、封山育林 3 万亩、异地恢复造林8679亩、退耕还林补植补栽3.73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的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完成;西海镇万亩生态林工程启动实施,完成绿化总面积2160亩;认真落实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奖励、人工种草补贴措施,共完成禁牧面积118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面积2398.8万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刚察县湟鱼保护水生态教育基地示范点建设全面开展。二是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对江仓、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进行整治的要求,不但认真整治了省政府督办清单反映的134个问题,还自我加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外的100处环境保护措施不落实的问题进行了整治。截至目前,134处省政府督办问题,完成整治任务39%,自查出100处环境措施不落实的问题,完成70%的整治任务,到9月底两项整治任务可全面完成。三是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政府对我州境内青藏铁路沿线和5个火车站以及315国道沿线进行环境整治的安排部署,年初以来,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全面整治。对重点整治的海北段青藏铁路沿线、5个火车站、315国道沿线实行州级领导联片包干负责制,重点地区的整治任务到720可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完成后由州级领导带队对这些地区的环境进行验收,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保基本、兜底线,城乡低保提标任务全面完成,城市和农牧区低保月人均提高20,分别达到205元、363元,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提高260.6元,达到2294.6元。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均全面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在抓好常规教育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山东援建海北的有利时机,在山东威海等开设4个高中班,计划输送学生160人,在重庆、江苏等地开设民族高中班2个,计划输送学生80人。截止6月底,全州学前毛入学率91.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生入学率92.8%;州县职业技术学校计划招生800名,向山东烟台等职业技术学校输送学员300名。三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以岗位管理、绩效评价、人事薪酬、经费补偿为主的运行机制。按照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州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医改试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分级诊疗制度,海晏县建立了居民健康状况分析制度,在正确引导群众看病就医方面探索了有益经验。四是狠抓就业创业工作。年初,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就业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的我州就业再就业工作,并提出把就业作为一个天大的事来对待,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大做强的要求。充分利用山东援建这个平台,在山东省聊城、临沂等7个市成立了海北州劳务输出工作站,四县成立了劳务输出派遣公司。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837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人均达到4455元,同比增长10.8%五是狠抓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25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涉及326个牧区农事队特殊类型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年底将全面完成。在劳务市场开辟和政府安排的项目投资中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上半年共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次。预计到年底实现稳定脱贫1.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100%。积极争取和落实了29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13个村的发展旅游业扶贫试点。

六、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市场主体发展大会精神,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意见》,制定出台了《海北州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和《海北州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5年规划》。截止6月底,全州市场主体净增长88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602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2户。共培育商标103件,正式申报31件,全州累计注册商标412件,其中,获青海省著名商标10件,海北州知名商标1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

七、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青海省2014-2020“14880”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布局要求,修订完善了海北州四县及30个乡镇的城镇规划。开工建设了投资2.61亿元的门源外延拓展区、祁连旧城改造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下达的全州3464套的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工率均达100%。开工建设了投资8亿元的8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截止6月底,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9.4%,年底可完成50%的预期目标。

八、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今年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共承接推进了85项改革,其中:政府职能转变领域7项、经济领域30项、文化领域3项、社会领域37项、生态领域8项。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紧盯省委、省政府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海北实际与省委、省政府的改革举措有效衔接。二是注重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紧盯自己职责的同时,注重各环节、各部位的协调联动。三是对改革事项逐个认领,明确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我州各项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九、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全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二是在落实八进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市场、进寺院,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三是在依法治理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平安海北、法治海北建设。全面落实宗教寺院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村警,实现一村一警。开展了春季维稳工作和两讲两促活动,运用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矛盾纠纷730起,调解成功703起,成功率达96%,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十、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持续推进思想建党。修改完善了海北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强力推进三基建设。大力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先后选派343名干部赴乡镇村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活动。落实了三基建设专项经费和创新奖励资金。三是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四是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出台了海北州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和海北州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州纪委全委会述责述纪述廉暂行规定。认真开展党的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等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违反各项规定案件5起,党政纪处分9人,诫勉谈话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