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祁连县各乡镇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以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为抓手,注重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强化责任落实,精心设计载体,不断转变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祁连县各乡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央隆乡积极推行“乡村服务社区化”模式,通过健全服务,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实现社区化服务的全覆盖,形成掌握实情、反映民情、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服务工作机制。全乡516户牧户的人口、牲畜、房屋及是否贫困、贫困原因等信息全部录入电子档案台账,解决了该乡群众路途遥远、居住分散,服务管理难度大的老大难问题。峨堡镇积极推广实行“三五”集中办公制和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制,以每月5日、15日、25日为集中办公日,及时接访答惑群众疑难问题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对接待和走访中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由村委会和联村领导分类梳理,能及时解决的,明确具体责任人和经办人限时办理,不能及时解决的向群众说明原因,追踪落实反馈,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为有效增进干群关系,积极转变服务职能,转换角色,以主动回应群众诉求的积极姿态和认真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有效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八宝镇坚持以“五个下基层一线”工作法,不断推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锤炼党性、改进作风、促进和谐、推动发展。阿柔乡以“亲民爱民连恒心、为民利民连诚心、惠民富民连热心”为主要内容的“六民”连心工程,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服务水平。扎麻什乡积极探索创建基层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牢牢把握住“摸清底数,精准服务”的原则,将基层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建立“千户”连心档案,实现民生档案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野牛沟乡充分利用牧民群众牲畜转场之际,在夏季草场设立“流动党支部”,并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方便群众办事。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抓好农牧业生产、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致富的门路,积极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和富民强村的路子。默勒镇以加快新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抓手,建立“党委+牧合事务所+党支部+合作社党小组”的党建工作网络,形成股份制联建、连管、联保的生产经营联合小组模式,从政府转职能、生产强基础、牧民得实惠这一工作思路出发,通过基础设施、畜产品交易、科技服务、草原流转、草原综合治理、劳务协调六个职能站所的服务管理,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事务所,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14年,全镇通过草原流转服务,增收达15万元;通过劳务协调服务,实现劳务收入1052万元,人均增收达6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