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贯彻落实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情况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8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一、创新发展理念,实施旅游项目品牌战略。以315国道自然风光旅游带和祁连山草原风情旅游带南北两线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产品开发。315国道自然风光旅游带上,重点抓好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湟鱼家园、高原海滨刚察项目建设,完善景区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加快景区创建步伐,丰富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祁连山风光旅游服务带上,重点配合编制以河谷田园、高原森林、雪山草地立体原生态山水环境为主题祁连山风光生态旅游景观廊道规划。在做好编制规划的同时,加快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油菜花海、黑河大峡谷、阿咪东嗦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依托东大滩水库、岗什卡等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一批登山滑雪、冰上娱乐等冬季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冬春季采风摄影等活动,力争每年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建设一批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休闲农庄、特色农牧家乐、乡村庭院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看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同时,精心规划设计自驾游、徒步游、环湖自行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露营基地、自驾车营地等项目建设。

  二、促进产业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按照“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旅游发展思路,依托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草原文化、昆仑文化、祁连山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参与性高、文化内涵丰富、消费带动强的项目,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拉动旅游消费,把海北建设成全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二是积极培育具有高原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经济实体,开发生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旅游产品,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着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工作。以景区建设为抓手,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各县特色,挖掘、整理、创编、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演艺节目、旅游商品,明确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场地、方式、品种。在重点景区设立传统演艺和非遗产品演示展销体验区,量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和实景演出,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当地群众及游客参与度,拉动消费。

  三、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金银滩-原子城创建工作。把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的5A级创建作为今后全州旅游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评分细则》的新标准,结合《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总体规划》、《金银滩-原子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金银滩-原子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硬件提升方案》,明确目标,精心组织,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各项工作。

  四、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整体品质。积极配合祁连支线机场建设。积极配合张掖至汶川、西宁至和田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州内旅游交通通达水平。以完善浩门镇、八宝镇、沙柳河镇、西海镇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依托青海湖、青藏线、兰新高铁线,加快城镇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以星级宾馆为主要内容的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以吸纳民间资本、招商引资方式,新建一批宾馆饭店、家庭宾馆。完善浩门镇、八宝镇、沙柳河镇、西海镇等旅游城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加强重点景区和景区公路沿线游客中心、停车场、星级厕所、休息室、导览标识的设施建设。在珠固乡、东川镇、默勒镇、峨堡镇、哈尔盖镇、三角城等游客密集区建立完善咨询、服务和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住宿、医疗急救等信息和咨询服务,形成景区服务与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相结合,满足不同游客消费需求的综合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旅游环境。按照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着力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明年旅游旺季到来前,新建、改造、提升178座旅游厕所,到2017年累计建成645座星级旅游厕所,努力实现旅游厕所尽可能覆盖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和旅游集散地。同时,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制定《海北州旅游厕所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旅游厕所管理联动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实行自用厕所向游客开放和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管理模式。

  五、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注重加强智慧旅游业的发展工作,加强与青海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在开通海北旅游微官网、四县 微信公众平台的同时,在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宾馆饭店设立LED广告屏;对海北旅游网进行再升级改造,加强与百度、新浪等网站的合作,加强与省内外旅游网站的友好连接,新增自驾游、视频库、乡村旅游等栏目,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全州“智慧旅游”两年规划工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旅游、智慧旅游。加快海北电子商务馆建设,把各景区景点资源介绍、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接待设施等纳入电子商务馆建设中,通过海北电子商务馆这一平台,实现旅游产品网上咨询、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建立健全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客流应对处理机制,发布重点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信息。建立服务行业标准,加大旅游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旅游恶性竞争行为。

  六、加大宣传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一是实行整体旅游促销战略,把立足点和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加强海北与省内外等旅游区的合作上,积极推进区域联合,特别是推进与周边州县以及省内外等旅游资源关联度较高的地区的联合,互通信息,共同研究促销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在仔细研究、认真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整体策划,统一包装,深度打造,系统促销的办法,进行形象整合、形象包装,整体宣传推介“梦幻海北”旅游品牌。三是制定宣传计划,统一宣传品牌形象。州县宣传、旅游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年度宣传计划,特别是把待开发或新近开发的旅游产品列入宣传营销的重点内容,确定年度宣传重点,统一宣传品牌口径,进行多层次、大力度的宣传推介。

  七、培育市场主体,激发旅游发展活力。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用外脑、外智,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大专院校出谋划策,创意策划一批产业链长、特色浓、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吸引企业投资创业。二是全面放开旅游市场准入,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各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海北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积极鼓励省内外知名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在海北设立分支机构。

  八、深化旅游改革,理顺管理经营体制。一是在巩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整合运营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原则,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投入”的理念,继续加大全州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进一步带动门源、祁连、刚察、海晏旅游业的发展,为全州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州与省内大通、互助等地区的区域合作机构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合作章程、制度、发展战略,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明确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和核心工作,促进227线等大景区向更高层次和深度发展。三是把景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州、县人才规划中,通过应聘、培养、挂职培训、山东对口援建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开发的实现形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留人用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制度,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