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多措并举探索放牧新方式
为深入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实现“草畜联动”,减轻天然草地承载压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达到草原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祁连县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组织探索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两阶段生产模式,开启了全县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循环发展成为主导模式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良种、良料、良法配套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以良种为基础。通过积极申报、评审、认定,获准《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填补了祁连县生产经营种畜的空白,为发展藏羊、牦牛产业奠定了基础。全县共建成县级选育中心2个,乡级选育基地5个,村级核心群665群,示范户优质畜存栏12.2万头只,人工授精藏羊800只,淘汰杂色羊和欧拉羊3.2万只,全县杂色羊和欧拉羊存栏数由7.2万只下降至4万只,下降56%,全县牲畜良种化程度达85%以上。域内年串换辐射优质种公畜达1万头只,输出优质种公畜达2850头只,已成为全州优质牲畜种源输出基地。
以良料为支撑。围绕畜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将饲草料产业发展作为草地生态畜牧业转变方式的大事来抓,按照“以草调畜,以畜促草”的思路,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为目标,以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动员农牧户合理流转土地,采取“公司十合作社+农牧户+基地”的双赢模式,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2.89万亩,承租“飞地牧草”基地2400亩,建成饲草料加工厂2家、草产业公司2家,培育种养大户185户,优质牧草“订单种植”、“特色种植”、“区域集中发展”特色突显,牧草种、收、储、加等环节实现规模化发展。
以良法为保障。在主推藏羊“两年三胎”和牦牛“一年一胎”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普及“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两式新型生态畜牧生产模式和放牧家畜高效养殖技术,强化分群饲养、划区轮牧、饲草料资源转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等综合措施,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转变,彻底解决好“如何养”的问题。
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确定发展养殖优质肉羊、肉牛为主攻方向,不断推进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和科学化养殖建设步伐,全县奶肉产量均超万吨,建成牲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78家,完善规范制度6项,督促49家规模养殖场补办了环评手续。“优质牧草种植+草食畜养殖+有机肥生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优良牧草草产品产业化加工—饲草资源高值利用—规模化牦牛和藏系绵羊健康养殖一有机肥生产还田一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等集约化生产经营循环模式获得空前发展,实现了畜牧业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畜牧生产优质高效。建成有机肥生产基地1处,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产品畅销本县及门源、大通、湟源等地。
以品牌化建设为目标。全县已培育发展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建成“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村镇2个,建成有机示范牧场5个,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6件,“祁连藏羊”、“祁连牦牛”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雪域八宝”、“祁青”2件商标已成功跻身青海省著名热销品牌。祁连牦牛肉、藏系羊肉荣膺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绿色食品金奖。“雪域八宝”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签订1000万元的祁连藏羊、牦牛有机产品供销协议。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