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积极开展“双先锋”活动助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门源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抓三基、强三基”为抓手,通过开展以争创“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为主要内容的双先锋活动,充分发挥“五个先锋”作用,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持久,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门源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抓三基、强三基”为抓手,通过开展以争创“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为主要内容的双先锋活动,充分发挥“五个先锋”作用,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持久,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发挥“宣传引导先锋”作用,筑牢各族群众思想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民族、法律等知识进乡村、社区、校园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教育工作,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县电视台开办一把手谈创建”访谈、县教育局“中小学生与家长同做共答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作业题”等特色宣传活动和结合各乡镇开展的民族文化活动月、体育赛事、广场文化等群体性宣传活动,增强了宣传实效,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是发挥“创新服务先锋”作用,搭建基层党建服务载体。各级党组织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延伸基层服务触角,为“双争”活动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创建工作水平。北山乡推行以“事前定责、限时履责、严格督责、公开述责、领导评责”的“周计划”工作法,做到心中有“计划”,工作有“方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西滩乡推行“零积压、零时段、零差错、零距离、零投诉”的“五零”工作法打造为民服务“金钥匙”;县中医院实行无假日门诊,安排人员双休日轮换坐诊,保证双休日门诊全天开放;司法部门推行“一站式”立案方式,针对弱势群体开辟诉讼“绿色通道”。

三是发挥“维护稳定先锋”作用,构建社会团结稳定局面。在全州率先探索建立了矛盾纠纷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理顺了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体制机制;建立起重点城镇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信息系统,推行上门走访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实打实地解决群众困难;针对六条边界地区稳定,形成边界双方“四个一”工作法和“七联”工作法长效机制。同时,成立了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强化了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服务。制定出台了《门源县宗教寺院民管会绩效考核奖补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4%85%的矛盾在乡村基层得到解决,“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

四是发挥“经济发展先锋”作用,夯实创建工作物质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畜群畜种结构优化、专业合作社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增值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和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稳步推进。特色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建成了海北州生物园区,已入驻企业12家。创新旅游发展思路,结合共建整治活动,引导旅游业由观光向乡村生态体验转变,建成了东旭村“高原桃花源”、泉口涌翠生态体验走廊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景点,高原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凸显。2013年,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9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73元,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五是发挥“民生改善先锋”作用,赢取各族群众思想认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创建活动推动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凝聚了人心。投资14.29亿元,建成入住农牧区保障性住房11219户,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8069套。投资5.6亿元,完成了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程,促进了教育均等化。投资4775.3万元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解决和改善了6.9万人32.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累计贫困人口减少率达63%。新农合、职工医保参保率达100 %,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通过开展“双先锋”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载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搭建了新的平台,找准了切入点,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树立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新形象,为增强发展经济活力,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