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讲员”成百姓“小棉袄”
祁连县本着“群众宣传理论政策、理论武装群众”的原则,立足农牧区现有条件,充分挖掘和发挥农牧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在群众中威望高、号召力强的社会资源优势。从全县45个村推选出75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转换角色”,组成“三老人员”宣讲队,以政策的明白人、发家致富和模范人物的带头人、为民办事的热心人,充当农牧区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科技致富指导员、信息传递员、先进文化传播员和文明生活导航员“六大员”,做好经济领域热点问题、民生领域难点问题、社会领域焦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途径,打通思想宣传“最后一公里”,有效弥补和破解了农牧区思想宣传工作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造成的薄弱环节,使农牧区宣传思想工作落地不“失真”、触角难以触及根系的现实问题得到进一步扭转。截至目前,开展主题宣讲74场(次),走村串户45个村(社),800余户人家,受教育人数32100人余(次),受教育面达98%,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册),(其中藏汉双语资料30000多份),协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起。
从提高“三老人员”宣讲队伍的自身理论素养和善讲能讲能力入手,做到既能讲好“普通话”,又善讲“本地话”,增强“看家本领”,能使得出浑身解术,玩得转“十八般武艺”,淋漓尽致挥发“六大员”的带点与辐射作用。县委宣传部和党校给宣讲队量身裁衣,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扶贫救助、低保医保、“三农”惠民、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知识,编写“定制”成藏汉双语宣讲教材。坚持每年对“三老人员”宣讲队进行理论政策、宣讲技巧、省情州情县情、必备知识信息等内容为主的“菜单式”集中培训,增加营养,增添能量,让“三老人员”首先成为创新理论的“明白人”。同时,利用“互联网+”,组建“三老人员”宣传信息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最新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科技信息及省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传达省州县发展新思路等为主的宣传新内容,增添宣讲新元素,布局宣讲新框架,让“三老人员”成为宣讲的“行家里手”,做到宣讲方式上求“活”、宣讲语言上求“土”,宣讲内容上求“实”,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可亲可近可信的内容,努力将“理论文”说成“白话文”,确保老百姓的“理论学习”讲的生动,听就懂、记得牢、用得上,使农牧民群众随时随地汲取最新政策新法规和致富信息,增强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群众搭好话匣子,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坦然释放“蒙肚子”。“三老人员”宣讲员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理解上的难题,以拉家常、走田间地头的“零距离”互动方式,主动融入群众,在家长理短中,调理家庭邻里纠纷,用“大白话”把深刻的道理讲通俗,用形象的“口语表述”,把抽象的概念讲具体。从“一顶帐篷一匹马,一件皮袄走四方”的挤住帐篷到“游牧民进城定居”、庄稼人“尕茅庵变大瓦房”、“告别担生汉”(单身挑水)、牧区群众“酥油炒面到馒头炒菜”的变迁、社会发展成果、享受惠民政策、改革开放带来的“真金白银”等鲜活的事例和生活变化作为“家常话题”,面对面地引导帮助、心贴心地解疑释惑、实打实地说理点拨,让群众通过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亲自感悟中,让大道理不再枯燥,不再疏远,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进一步凝聚人心和力量,从思想言行上不断加深道路自信。
用好、讲好百姓故事,找准共同点,通过宣讲身边“最美祁连人”等典型人物事迹传递真情,弘扬真善美,倡导文明进步新生活,以今昔对比,引发共鸣,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共同心声,找到共同点。结合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创新理论、致富信息、乡土文化、善行义举、村规民约等,以“理论+文艺+互动”的形式,融入非遗曲目“阿柔逗曲”、“郭米则柔”、“花儿歌词”及“三句半”、快板、灯谜竞猜等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以大众化的呈现手段,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把政策理论融汇其中,讲清、讲透、讲实、讲活,打通政策与群众之间的“生命线”,实现同频共振、无缝对接,使宣讲接触地面不“失真”。
以调解民间纠纷为切入点,宣传《草原法》、《婚姻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当家”法律法规,利用“三老人员”多重身份,打造民间“名牌调解员”,协助司法等部门,及时摸排社情、舆情、民情,以现身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各类民间及家庭矛盾纠纷,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农牧民群众带着问题忧心而来,带着满意结果高兴而归,为推动农牧区普法宣传教育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台《祁连县“三老”人员宣传队伍管理办法》、《祁连县“三老人员”工作补助办法》等制度,建立“三老人员” 宣传队伍动态管理档案,把“三老人员”宣讲队伍的培训经费、工作补助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费25000元,解决工作经费人均500元,为“三老人员”宣讲队工作提供保障。同时,从政策理论、科技致富、走村入户宣讲与调解民间纠纷、传播乡村文化的覆盖率和群众的接受程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量化考评,实行奖罚。逐步建立“规范管理、搭建平台、多层融入”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科学管理、引导“三老人员”宣讲队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余热,与各族群众共同谱写好“中国梦——我的梦”。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