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文艺领域呈现喜人景象
海北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在实践中出作品、出效益,文艺队伍充满生机,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文艺领域呈现了喜人的景象。
一是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围绕王洛宾音乐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以节为媒,打造文化品牌,连续开展6届大型书画美术摄影展览,展出作品达3000多幅,进一步丰富金银滩(原子城)、天境祁连、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山草原等文化品牌内涵,扩大了海北知名度。以刊物为载体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各级文联创办了各具风格的《金银滩文学》、《西部诗报》诗刊、《金门源》、《祁连山》、《西海文艺》、《河清海晏》、《措温波文艺》等汉藏文学期刊,成为推介全州文化旅游发展的交流渠道,打造海北“文化名州”的有力抓手。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携手发展,先后负责编辑出版了“我们和玉树在一起”、“海北旅游文化丛书”、“海北历史文化丛书”、“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系列丛书”、“海北人物风采录”、“旗帜:信仰的力量”以及藏汉文《海北颂》口袋书、《海北文艺家传略》共17本近400余万字的图书。
二是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全州文学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优秀文学文艺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民族文学》等数十家国家级、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州文联策划编辑出版了“西海作家丛书”三套,首次为我州农牧民作家编辑出版了“金银滩文学丛书农牧民作家卷,门源县文联编辑出版了《金门源文学丛书》四套,共为我州作家出版了40余部500余万字的个人著作。全州四县先后举办《大美青海,美在海北》等大型风光摄影、书画剪纸、民间工艺以及个人艺术展览20多次,展出各类作品3000余幅。自举办“建州60周年大庆”、“王洛宾音乐旅游文化艺术节”、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四县“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以来,舞台艺术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精心打造艺术精品,先后完成了大型广场舞《祝福海北》、《情溢海北》,话剧《草原之子》及县域大型广场舞、中国曲艺家协会“欢乐中国行”、廉政文化文艺汇演及海北州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创作、编排和演出,使舞台艺术蓬勃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三是队伍不断壮大。?通过举办培训班、改稿会、文艺笔会、采风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等多种交流座谈形式,多渠道培养和吸纳文艺新人,为发展文艺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州文联借助省文联、省作协重点活动,先后与浙江《江南》杂志、上海《文学报》的作家编辑,山东作家采风团宁夏青海行,内蒙古作家青海湖采风团等来海北参观原子城纪念馆以及“青海文学周”活动之际,组织本地作者参加研讨会议、进行交流。组织15名作家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作家、青年批评家在青海互助召开的高峰论坛。自2011年起,通过积极争取,共输送20多人次分别到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鲁迅文学院浙江青海中青年作家培训班、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和第四届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青海中青年作家读书班进行培训。州文联及各协会先后与青海“高大陆七棵树文学部落”、海晏县、刚察县文联联合举办了书画交流和文学创作培训活动。配合省文联、省作协在金银滩草原成功举办了“青海第二届文学周”中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与杂志承印单位联合在达玉部落举办了“德隆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诗人、艺术家、评论家及报刊杂志记者编辑160余人参加了活动。并以专版方式向外推介我州优秀作家的作品,先后在《青海湖》、《时代文学》、《黄河诗报》、《西海都市报》、《民族日报》、《西宁晚报》等多家刊物推出我州作家作品40多人次,使本土作者信心倍增,创造热情高涨。到今天州、县文联各级总会员已达360多名,其中国家级会员4人,省级会员130多人,青少年会员100余人,全州涌现出了一批创作比较扎实的作者群体。
(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