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今年以来,累计4

今年以来,累计4.2亿元的水利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助推了我州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使我州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步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主要是:

   一、实施“民生水利”,农牧区安全饮水工作步入新阶段“吃水”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州紧密结合国家解决藏区特殊原因造成饮水困难的大好机遇,将适于通过工程措施解决的全部纳入了其中。全年共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了53项工程,解决了近6.8万人的饮水问题,使全州214个行政村、所有的自然村和134处寺院、宗教活动点全部实现安全饮水,通水率达100%,从而为我州今后安全饮水工作步入“提质增效”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美丽海北”,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启新篇章。水生态文明是“美丽海北”的内涵之一。传统水利工作基本局限于为农牧区供水。水生态文明启动后,我州主动担负起水环境治理工作,助力“美丽海北”建设2015年启动了“西海镇金银湖水环境治理及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委托北京东方园林公司对西海镇地质情况进行勘探,绘制地形图,编写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目前,方案已通过技术审查。同时,各县水环境治理工作也同步推进,总投资6691万元的祁连县环八宝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4000万元投资、总投资7613万元的门源县浩门镇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3000万元投资

   三、发起“拯救湟鱼”,生物保护成为水生态文明新课题。刚察县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有拦河坝,产卵河道仅剩16公里,较之筑坝前缩减44公里,阻断了青海湖裸鲤产卵繁殖洄游,使大量的湟鱼不能上溯产卵而聚集在拦河坝下,导致最终搁浅缺氧死亡。为了保护濒临鱼种,拯救湟鱼,延续生态食物链,今年实施了总投资3672万元的刚察县湟鱼洄游通道及湟鱼保护水生态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资金3100万元。预计在明年湟鱼洄游前完工。

四、实施“林水会战”,西海镇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为了在我州政治、文化中心西海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我州在西海镇、三角城镇开展了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有效增加氧份,提高人居舒适度。但因西海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林成活率很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水利、林业部门开展“林水会战”,开工实施了总投资1500万元的西海镇、三角城镇造林绿化配套灌溉工程。预计将在明年造林期前全面完工,届时将有效保障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

五、实施“水安全保障”,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得到新提升没有治理的中小河流在汛期间,成为威胁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因此,年内我州实施了“水安全保障”工程,分别进行了投资1672.28万元的门源县讨拉沟防洪工程,投资1923.08万元的刚察县吉尔孟河防洪工程,投资2280.6万元的刚察县沙柳河防洪工程,投资2759.36万元的麻匹寺河防洪工程和投资2284万元的海晏县哈利涧河防洪工程,有效保障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严守“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建立新机制。省政府核定我州的总用水量为2.08亿m3,我州目前现状用水1.715亿m3,用水空间相对较小。因此,我州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成立了领导机构,研究制定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省下达的用水指标向各县进行了二次分解,并在年初首次对各县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以考核的办法督促全州各行各业珍惜水、节约水,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同时,规范取水许可证管理审批,对已发放的62套取水许可证进行校核和录入工作,规整湟水流域取水许可证发放,对全州城镇居民用水量进行了统计;与省水利厅进行联合执法,解决了青海宁北发电有限公司唐湖分公司违规取水行为;在西海镇率先实行了城镇阶梯水价管理机制。

(州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