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近日,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实施细则》,文化和旅游部和生态环境部拟定了北京市平谷金海湖风景区等35家单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祁连县牛心山-卓尔山区榜上有名。
2015来,祁连县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立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搭台唱好了智慧游、文化游、生态游、文明游等“四部戏”,精心策划设计了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智慧旅游网络工作,推出了游客满意的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形式,全方位打造旅游“金名片”,使祁连县接待省内外游客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
凝聚文化力量,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15年在旅游旺季,该县举办了《大众摄影》“中国好风光”——祁连赛区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绿色生态祁连行”采风活动,首届中国广场舞大赛青海赛区比赛活动,“走进藏区”——“天境祁连”大型文化活动,全国露营大会暨祁连县首届户外徒步露营活动,祁连县“印象祁连”首届文化产品创意大赛,祁连县第三届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等文化节日。推出了阿柔逗曲、阿柔婚俗、郭米则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民族民俗文化精品,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借助雪域温泉娱乐、民族演绎、冬季摄影展以及全省冬季旅游启动大会等活动,拉动冬季旅游,将祁连宝玉石、牛羊头饰、唐卡、祁连藏绣等地方文化产业逐步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使旅游得到均衡发展。
落实项目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投资10.2亿元实施了省道——峨祁公路的新建改造项目工程。投资7700万元开工建设了宗慕卡林公园、冰沟露营基地、阿咪东索景区等项目工程。先后投资2999.89万元实施了环牛心山水利生态河流廊道治理工程,投资850万元实施小东索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改善水面景观,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效结合,有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投资8139万元实施了万亩人工造林、树苗补载、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异地植被恢复造林等项目。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县511.36万亩夏季草场实现禁牧,1040.69万亩草场实现草畜平衡,为农牧民年均发放补奖资金6145.4万元,核减牲畜34.65万只羊单位。这些项目的实施,稳步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文明程度,让旅游与文明同行。从抓宣传、学技能、强基础、提服务、搞活动和促文明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让旅游发展与文明创建活动相依相随。县药监局实施阳光厨房活动进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多个部门对辖区景区交通环境大力整治,县旅游局组织餐饮、宾馆等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县城周边的农牧民靠开家庭宾馆、出租车营运、经营农家乐等带动了旅游发展。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