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着力实施“八项工程”力推 “基层组织建设年”见成效
海晏县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立足实际,统筹谋划,大力实施八项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为全年党建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就全县扎实开展活动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将其纳入到全县年度目标。全面推行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一把手”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等制度措施,并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纳入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检查范围,加强了对各基层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实施“配套工程”,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着眼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海晏县关于实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海晏县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管理发放办法》,按规定标准和报帐程序拨付村级运转经费83.75万元,发放村干部报酬47.25万元,县财政配套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奖励基金1.45万元,拨付到位农牧民党员培训经费4.875万元,并为符合条件的54名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费。以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村级财务管理和后进村整顿工作为契机,制定了《海晏县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海晏县加强后进村整顿的实施意见》,并深入开展了村级财务管理和后进村整顿工作。
三是实施“联动工程”,着力推进城乡联动共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县级干部联乡镇工作制度、部门联点包村和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等制度,把26个机关党委、党组与5个乡镇党委、37个机关支部与29个乡村党支部、192名机关党员与217户农牧区党员和贫困户结成“三大共建对子”,从组织措施上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又把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31个县直单位与参加第二批的参学单位结成对子,抽调县直单位62名业务骨干驻村开展指导,探索出了“机关+农村”、“机关+社区”、“机关+站所”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联动模式。到目前,共为农村党组织办实事104件,帮助结对村落实项目18项总投资6499万元,捐款捐物折价13.45万元,提供务工等致富信息287条,帮助输出劳动力5121人次。
四是实施基础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牧户、推动农牧区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民增收”的工作思路,下发了《关于在州县级党建示范点、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实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通知》,并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方面已取得成果经验的同宝村和“支部﹢协会”方面走在全县前列的西岔、达玉德吉、东达等村,组织开展全县学习实践活动现场观摩会,坚持以先进带后进,大力引导和推行了“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目前,全县建有各类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16个,其中村支部书记或支委委员兼任负责人的“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12个,占专业合作组织的75%,在州县级党建示范点、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实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7个,占专业合作组织的44%。同时,在三角城镇西岔村党支部和西岔奶牛育种场、金宝公司和海东村党支部开展“村企联建”试点工作。
五是实施“提质工程”,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着眼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州委、州政府的有关规定,落实农牧民党员年专项培训经费,并结合全县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突出服从和服务于海晏经济发展、服务于全县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中心工作这个主题,加强对农牧民党员培训工作,年内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全县举办集中培训班31期,巡回宣讲21场次,邀请专家授课20场次,集中学习173场次,开展各级领导干部专题辅导报告94场次,送教上门348人次,组织收看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84场次,农牧区党员干部培训面达到95%以上。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1期,培训干部5871人次,其中农牧民党员1575人次。
六是实施“先锋工程”,彰显党的先进性。制定《海晏县关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的实施方案》,对便民服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落实了办事登记、专人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措施。挂牌设立“便民服务站”32个,并把农牧、水务、交通等涉农部门统一纳入便民服务站,每季度开展1次现场办公会。年内县、乡各级党组织开展现场集中办公会30余次,累计接待申办群众1500余人次,受理申办事项近206项,其中县级受理70件,乡镇受理61件,村级受理75件。按照“巩固、提高、扩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党建示范群体建设力度,年内将青海湖乡同宝村党总支培育成为了省级示范点。围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继续设立完善劳务输出岗、结对帮扶岗、民主监督岗等岗位的同时,又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拓展设立了一些新的岗位,如: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针对群众赌博等致贫现象,设立了禁赌岗;县民族完全中学离退休党员教师组建了“余热服务岗”,义务监督网吧等等。
七是实施“阵地工程”,实现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全覆盖。在已经建成2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08.6万元,完成了剩余的7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实现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全覆盖。并投资38.63万元,为所有活动室配备了办公设备和器材,添置图书500余册。目前,29个活动室有篮球架的6个,有围墙的21个,88%的活动中心进行了活动场地硬化,庭院建设投资达115.9万元,其中庭院硬化投资56.3万元,铁艺围栏投资59.6万元。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年内开通远程教育站点14个,并按要求严格选配了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
八是实施“堡垒工程”,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和基层站所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结合全县学习实践活动,在乡村两级深入开展了以“乡镇班子和群众评村‘两委’评站所,村‘两委’、乡镇站所和群众评乡镇党政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评活动和村干部述职述廉活动。期间,6个乡镇班子、29个村“两委”班子、42个乡镇站所的147名乡村(站所)干部接受了各界群众的“满意度主测评”和“面对面评议”;全县29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并将双向互评和述职述廉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纳入到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围绕建立健全既保证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工作新机制,根据省、州委的总体部署安排,及时制定了《关于在全县村级组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村级组织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