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大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2012年以来,门源县投入200多万元在6所乡村中心小学和1所县城寄宿制小学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7处。门源县严格遵守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标准和原则,立足门源和学校实际,按照“一校一特色”的原则,开设书法绘画、经典诵读、声乐舞蹈、图书阅览等课程,各学校积极拓展师资渠道,基本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辅导员队伍,相当一部分少年宫还聘请了社会上专业技能非常突出的文化志愿者、乡村民间艺人等担任辅导员,并因地制宜创设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活动项目,使之成为门源县加强农牧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农牧区未成年人才艺能力、活跃农牧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之一。

门源县把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进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西滩寄宿制小学在少年宫开设剪纸兴趣班,邀请民间剪纸艺人给学生上课,在提高同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剪纸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传承;泉口镇寄宿制小学借该镇“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优势,开办“回族宴席曲”等一批本土文化兴趣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工作后继有人,使少年宫在培养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有效地作用。少年宫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农牧区学生在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文明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生活得到了充实。在2013年第一次参加全省机器人比赛中,西滩寄宿制小学便获得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2014年更上一层楼取得了全省第三名的殊荣;东川寄宿制小学少年宫编排的少儿舞蹈“欢乐的玩吧”在海北州首届“民族团结杯”青少年才艺大赛中,取得了全州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连续三年选送队员参加青海省机器人大赛,并分别获得绿色城市”优秀奖、绿色城市”一等奖等,在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杯”青少年才艺大赛中获奖达7次。

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是国家实施的一个项目,而且是农牧区学生成长的乐园,更是农牧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受到了农村学生和群众的欢迎和认可,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拉近了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