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创新乡村党员干部培训方式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5日 消息来源:

  海北州把抓好乡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和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突破分层培训、优化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经费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了切实解决分级负责制下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参训率不高、培训资源分散、培训经费短缺等突出问题,确定在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实行提高一个档次的“上调一级”培训:乡镇党校培训农牧民党员和村“两委”其他成员;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干部、村“两委”负责人和党员骨干;州委党校培训乡镇领导干部和调训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村、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和党建示范村的“两委”负责人,同时联系协调省委党校和省内外其他培训机构,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农牧系统干部和州级示范乡村主要负责人。去年在省、州委党校参加培训的乡村干部达到237名。同时还协调安排29名乡镇领导干部在本省西宁、海东和内蒙、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进行了挂职培训。2009年全州共培训乡村干部5867人次,培训农牧民党员5209人,培训面达到95%。

  通过“请进来”州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高层次师资和生产工作一线典型人物,以专题讲座、巡回辅导、现场演示、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基层不同培训对象,分门别类进行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实用技术知识等方面培训。在州委党校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培训时,邀请部分县乡村领导和外地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讲座,介绍经验,现身说法。

  围绕农牧区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和乡村干部实际培训需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培训前积极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建议,围绕基层党员干部提出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根据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专业分布和工作特点,分别开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种植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基层组织建设等不同课程,特别是将村干部培训重点放在提高技能素质和培养新型农牧民方面,科学设计和“量身定做”培训项目、课程内容,精心挑选师资教材,想方设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周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