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民生投入凸显新特色
2009年,全州用于改善民生事业的支出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31.34%,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6.6%。特别是用于民族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农牧区定居点、支持““三农””等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全州公共服务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扶贫帮困攻坚取得新成果,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23元。全州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小财政”支撑起“大民生”,民生投入凸显新特色。
一、强基固本促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投入到新高。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继续下大力气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2009年全州教育支出达29,087万元,同比增支6,336万元,增长27.85%。完成了总投资5,354万元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工程、特殊教育校舍工程等项目;在保证教育部门正常支出的情况下,投资108万元用于寄宿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每年每生达到300元,初中每年每生500元,取暖费在人均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每生增加110元;设立“海北州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专户,每年安排600万元基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287万元;落实了对贫困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奖补政策。
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落实总投资9,216万元的各类卫生项目建设专项经费,有效改善了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筹措229万元资金,落实214个村的村医报酬、农牧民合作医疗资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资金和农牧区计划生育奖励等扶助金;全州6所医院全部实现财政全额拨款,加大对州县级医院的支持力度,各医疗机构认真执行“一免七减”等各种限价减免政策,减免医药费用500万元,减轻了患者负担,为全州18.8万名农牧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9.9%;投入262万元,实施职工医保“一卡通”工程。
三、改善安居条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州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点建设通过国家、省、州、县和个人“五人抬”的方式,投入资金达2.37亿元,是近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106套,完成了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2100户游牧民定居点建设,解决了城镇低保户和农牧民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2009年,全州投资3,472万元,实施了50个村级“农(牧)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改善了文化设施条件。设立了200万元的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西海镇被评为全国文明城镇创建先进单位,金银滩(原子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旅游景区。
五、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狠抓支农惠农政策落实。2009年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整合各类项目和支农资金,集中扶持集约化经营、特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劳动技能培训等。全州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3,000万元,增长36.1%。其中投入到扶贫整村推进、生产资料补贴、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种粮补贴等专项资金达17,439万元,同比增长1.91%。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建设,第一批9个州级示范村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以19个整村推进村为重点,通过产业扶贫、社会帮扶、小型调庄移民、对口帮扶等多渠道扶贫工程,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实现了1.63万人的年度减贫目标。2009年,全州共编报和争取项目6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4个,土地开发面积10.47万亩,产业化项目1个,科技推广良种繁育项目 1个,总投资达3,343万元,同比增长1,381万元。
六、保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实效。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州各级政府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就业。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0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公开考录238名公务员、公安特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增见习岗位310个,公益性岗位322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81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5.3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6亿元。争取就业专项补助资金3,110万元,建立了每年35万元的劳动力培训专项基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支付社保补贴、技能培训、发放小额贴息贷款,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16人,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3378人,使一批批新生劳动力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批批返乡农民工捧起了新饭碗,一批批“小老板”迈上了创业之路。
七、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新增社保人员3297人,落实城镇低保资金4,863万元,7205户家庭受益,落实农牧区低保资金1915万元,6837户家庭受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81.5%,常住农牧民医疗保险参合率100%;筹资818万元解决了见习岗位大学生的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提高见习岗位大学生的工资标准;在海晏县两个乡(镇)开展农牧区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279人参保,624人领取养老金3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