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高原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以来,门源县依托富集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和自然风光四大特色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大美青海•花海门源”品牌,全县旅游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更是实现快速增长。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3.61亿元、接待总人数达到了709.4万人次,较“十一五”分别增长了258.2%和110.5%,人均消费增长了71%,特别是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19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54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
旅游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门源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着重支持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景区品质提升、旅游宣传促销和重大旅游活动等方面,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前提下,还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调动和吸纳民间资本,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农家乐、宾馆提档升级,促进了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138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达35家(投资百万元以上农家乐有7家)。全县有各类宾馆60家,星级宾馆7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4家)。“十二五”时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分别占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43.7%和19.1%,乡村旅游已成为门源旅游经济新的支柱,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依托各类资源优势,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形成,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餐饮、住宿、运输、旅游商品加工业等发展加快,蜂产品、奶皮、菜籽油、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逐步壮大。全县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人数达3100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2000人,农牧民从中受益匪浅,五年来近1000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实现脱贫。
品牌形象日益名显。圆山观花台深度开发、聚阳沟景区一期工程、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等一批项目的落地完成和兰新铁路“大动脉”建成通车,浩青一级公路投入使用,宁张、宁武高速的全面动工建设,拓宽了门源的游客资源,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2012年门源县获“中国10佳最美乡村”称号,2013年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在“大美青海”央视广告中播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先后两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 荣誉,门源县正快迅速成为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