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援青助推海北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衔接努力下,自2011年起,山东援建海北工作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特别是省农牧厅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组织了“农业援青”活动。山东省对海北农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两地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对口援建在项目资金、人才交流及干部培训等多方面顺利实施,有效改善了海北州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快了全州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有效助推了海北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州农牧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筑起了海北农牧业发展的高地。
一是资金援助强基础。自山东省对口援建海北州以来,海北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积极联络和协调,抓好推介落实,对口援建项目在海北州农牧业基础建设领域得以充分体现。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山东省以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推广等形式,先后援助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建设及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全州农机具集约化服务项目、门源县节能温室菜篮子项目、农牧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刚察县草产业建设、人才交流和干部培训等八个方面,援助资金高达3.6亿元,为海北农牧区发展、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援助提效益。由山东省支持建设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不仅使海北畜牧业的硬件设施大幅提升、牲畜繁活率逐年提高,而且使海北畜牧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双转变”。特别是依托州畜牧业科技示范园这个示范平台,加速藏系母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等高效畜牧业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加快四季均衡出栏,带动海北羔羊经济发展,建立起了符合海北畜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和品牌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不仅起到对高原畜牧业发展引领作用,推动海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能通过园区互动、带动海北州乃至周边地区畜牧业转变升级。三是智力援助启明智。干部交流是锻炼人才的有效形式,既是人才资源的交流,也是思想观念的交流;既是方法和经验的交流,也是思想作风的交流,也是培养锻炼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三年来,我州农牧部门积极联系协调,先后组织海北农牧系统人员到山东开展考察交流54人次,邀请山东农牧系统人员、企业负责人到海北交流互访200余人次,在山东农业大学和潍坊市培训海北农牧专业技术人员586名,选派山东专家7批次30余人到海北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通过两批次博士专家来海北实地指导,加之海北100余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赴山东方面学习和培训,不仅开拓了农牧口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农业、畜牧等专业领域的帮扶和指导。四是销售援助帮民富。在山东省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关怀下,今年3月初,海北州人民政府在济南举办海北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重点推介产自青藏高原牛羊肉。发布会上,青海海晏夏华、青海祁连亿达、青海刚察华盛等牛羊肉加工企业等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特色产品。舜德大厦等饭店与海北州企业签订了牛羊肉等特色产品销售的合作协议,初步达成了海北牛羊肉在山东鲁商集团济南、威海、青岛等12家超市供货协定,山东省居民将有机会品尝到青藏高原的优质牛羊肉产品。近期,将抓紧推进海北牛羊肉山东销售后续工作,督促各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继续跟踪落实山东畜产品推介会鲁商集团济南等12家超市供货协议具体内容,拟计划今年秋季向山东输出活体羊万只、牛千头,减少和取消中间商环节,让广大牧民群众直接受益、增产增收,预计每斤牛羊肉能增收3元钱。五是人力援助注活力。海北农牧业发展,离不开东西部结合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我们注重发挥援青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衔接与沟通,主动邀请领导、专家、知名企业来海北交流考察、招商引资、帮助农牧业发展。2013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青洽会”期间,先后邀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潍坊市、青岛市、寿光市、临沂市等5批8名兽医、兽药、动物营养方面专家领导、20多家企业家来海北考察指导,调研海北农牧业的资源禀赋和开发优势,围绕祁连、刚察有机畜牧业基地建设,重视和打造海北高原生态特色农畜产品品牌,请进来,走出去,借助“青洽会”、全国“农交会”等交流展示平台,提高藏羊牦牛品牌知名度,扩大高端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这些人才为我州农牧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直至亲自参与改革试验,不仅拓宽了当地干部的视野,而且为海北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
(州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