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镇结满援建硕果——山东第二批援青干部工作纪实
今年是山东省第二批援青干部来海晏县的最后一年。2013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3名援青干部带着组织和家乡父老的重托,奔赴海晏这个离省会西宁最近的草原小镇上开始了他们为期3年的援青工作。
时光如梭,三年时间弹指一挥,山东省临沂市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了海晏大力支持和帮助,支援领域广、支援项目多、项目进展快,援建成效大、群众反映好,充分体现了民族一家亲的无私胸怀,也为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大增添了海晏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涛涛湟水河更是越过万水千山,让梦幻海北与齐鲁大地携手架起了一座情谊之桥,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画卷,海晏这座高原美丽草原小镇结满了累累援建硕果,处处洋溢着浓浓山东之情。
抓住民生改善这一条主线,项目援建成效明显。
走进海晏县城的东入口,坐落在东大滩水库上游的马背民族互动营格外引人注目。正如哈勒景乡哈勒景村原村支部书记拉毛扎西所说,原来我们村经济只有发展畜牧业,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现在我们依托哈勒景蒙古族文化,借助山东援建东风,建设运营了极具民俗的“马背民族互动营”旅游项目,增加了群众收入,村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意愿十分强烈。2013年,山东临沂援建方投资1700万元,建设了蒙古族特色的马背民族文化互动营项目,切实推进了农牧区一产和三产的有效对接和转型发展。
马背民族互动营旅游景点只是众多山东援建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自山东临沂援建海晏以来,临沂援青工作组身在高原,心系海晏,“缺氧不缺精神,高原更高标准”的临沂援青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将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基础民生作为推动援建工作的突破口,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增进海晏人民福祉,让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三年来,援青干部们突出抓规定动作,用心做自选动作,全面完成了山东省统一安排的援建项目24个,落实援建资金8027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民生领域。积极为海晏争取电网改造提升、土地封禁保护、湿地保护等各类援建资金9811.8万元,有力助推了海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促成两地合作交流44项、500余人次、涉及企业及单位近百家,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14期,交流、挂职、培训各级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次。
抓干部人才培训,搭建智力帮扶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将“智力援青”这盘棋下得精彩,激发受援地的内在活力,援青组强化智力帮扶,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招才引智、“借脑”发展,又促使干部人才“走出去”挂职锻炼、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干部素质,提升发展软实力,为海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三年来,协调聘任临沂6名援青专家为“特约顾问”,并在海晏进行专题授课。设立50万元干部培训援建资金,实施“临沂援青百名科级干部轮训计划”,对23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实现科级干部培训的全覆盖。分别举办了“海晏县优秀科级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和两次“海晏县青年优秀干部成长培训班”,海晏县80名优秀科级干部和青年干部接受了以增加党性修养、县域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两地党政、政协、教育、卫生、环林、公安等系统先后有200余名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集中培训、学习锻炼、挂职指导等形式的培训。通过开展智力帮扶,加强了两地交流,开阔了视野,学了先进经验,促进了思路转变。
抓特色产业培植,搭建产业帮扶平台
援青工作组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在为海晏输血的同时,推动项目帮扶向产业帮扶转变,着力提升自我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依托“青洽会”等平台和海晏优势产业条件,三年来先后组织近百家企业到海晏进行投资考察,积极促进临沂金锣集团、沂水青援集团等参与优势农畜产品资源开发。促成了山东亚特公司建立海晏金银花产业园,目前已投资500万元,在金滩乡种植金银花15万株。积极推动旅游对接,协调推出了以海晏为中心的青海全境旅游线路,初步实现了由单方面投入帮扶转向合作帮扶,在合作共赢上实现新突破。
抓多元化援青,搭建社会援助平台
三年来,援青工作热衷于公益活动,实现了帮扶工作由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全方位开展帮扶。临沂市青年联合会、临沂青年志愿服务团和临沂在线网站等各界爱心人士先后在海晏举办“临沂青联公益大篷车”、“沂蒙情,青海行—上学路上有爱相随”、“华临太阳能藏区送光明”、“援青干部捐赠图书”等系列公益助学活动,为海晏县民族中小学、海晏县医院、团县委、县委党校、团州委分别捐赠了电脑、图书、食品等款物115万元。其中“上学路上有爱相随”公益助学活动被评为青海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
抓两地深度合作,搭建交流互访平台
三年来,工作组更加注重推动各领域合作往来,加强两地对接互访和部门联动,积极寻求交流合作的契合点,先后促成海晏县与沂水县、郯城县分别结为“友好县”,海晏县政协与沂水县政协结为“友好政协”,共青团临沂市委与共青团海北州委、临沂市中医院与海晏县人民医院分别结成“友好单位”,海晏县检察院与兰山区检察院结为“友好检察院”,海晏县民族中学、民族小学分别与临沂实验中学、临沂朴园小学结成了帮扶对子,海晏县三角城镇与沂水县沂城街道结为“友好乡镇”。临沂市总工会、林业局、人社局、检察院、司法局、畜牧局等单位分别与海晏县相关部门达成帮扶协议,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三年来,友好单位向海晏县捐赠援建资金达1137万元。
立志做事,不枉三年春秋;履职尽责,不负桑梓父老;锤炼品质,不忘组织重托。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念与情怀,临沂援青工作组才担负起市委、市政府交给他们的重担,在藏地高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一个个援建项目,成为临沂、海晏两地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一项项民心工程,成为他们爱撒高原的最好诠释。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