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仲裁部门“五抓五促”提升办案工作效能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是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和矛盾突出的“防火墙”和“减震器”。今年以来,海北州仲裁部门以狠抓作风建设,强抓工作质量,提升办案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抓手。通过抓严立案审查,促进案件质量提高;抓实预防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抓强队伍建设,促进办案效能提升;抓优办案流程,促进仲裁简便快捷;抓牢案件调解,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五项工作推进仲裁部门工作见实效。
抓严立案审查,促进案件质量提高。海北州仲裁部门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代理关。把审查案件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律师代理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作为受理、审理案件的中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要求立案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对属于劳动人事争议范畴的案件逐一审查,对资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齐;对资料完整的劳动争议案件坚持及时受理、及时审查、及时立案、以便及时组庭,确保受理的案件在法定工作日内办结;对不符合受理的案件,耐心细致地对申请人给予解释和疏导,引导其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解决。
抓实预防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海北州仲裁部门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努力将劳动关系纠纷解决在基层,提高基层组织化解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促进劳动人事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指导55个乡镇(社区)、41家企业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调解组织化解劳动关系纠纷案件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双方劳资纠纷及时化解在源头,提高调解仲裁工作效率,缓解了仲裁压力。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人民群众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认知度。
抓强队伍建设,促进办案效能提升。海北州仲裁部门以注重办案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不断提高仲裁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办案人员参加人社部门举办的仲裁员资格培训和赴山东“亲戚家”人社局----仲裁院进行座谈和现场观摩,同时,注重发挥经验丰富的仲裁员“传帮带”作用,通过采取以一名老仲裁员带一名新人的办案方式,让新人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和办案经验,确保办案人员综合素质、办案能力、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务实为民的调解仲裁队伍。
抓优办案流程,促进仲裁简便快捷。海北州仲裁部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来访群众,从法律的角度耐心细致地为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其通过劳动监察部门行使行政职能的救济渠道快速解决;对经济补偿涉案金额较小,双方争议焦点不大、工伤保险待遇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捷审理;对申请人主张的总金额符合终局裁决的案件,适用终局裁决,让劳动者少走几道维权保障自身权益的弯路;对群体性等社会影响较大的劳动争议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化解双方劳资纠纷,消除矛盾,确保案件结案率和当事人满意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
抓牢案件调解,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海北州仲裁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的规定,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始终坚持把调解贯彻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始终,将立案前调解、开庭前调解、当庭调解、庭后调解和裁前调解渗透到办案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帮助双方理清争议事实,充分阐明法律依据,注重稳定双方情绪,避免矛盾升级,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提供多种可行的调解方案和建议供双方参考,力争使双方当事人在心平气和、互谅互让、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案件在仲裁程序上解决。
截至目前,海北州仲裁部门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5件,涉案金额444.52万元,审理终结54件,结案率达98.2%;基层调解组织处理5件,涉案金额18.91万元,审理终结5件,调解率达100%。
(州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