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围绕“两学一做”助推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2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三基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海北州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探索以党建带扶贫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员、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理论、办实事的先行者,有效地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双促进、两不误。

一是学党章,在扶贫对象认定精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程序,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开展贫困人口两线合一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对个别对象不准、数据不实的村,重新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再次核查核实,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建成了精准扶贫分类建档立卡信息库,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动态分类管理。目前,全州共确定贫困人口7133 22663人,其中:因病致贫为26368799人,占38.83%;因残致贫为7842440人,占10.78%;因学致贫为3741403人,占6.2%;因灾致贫为79272人,占1.2%;缺土地致贫196588人,占2.6%;缺技术致贫4021367人,占6%;缺水致贫721, 0.09%;缺劳力致贫10192696人,占11.89%;缺资金致贫11003530人,占15.5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273,0.3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4411321人,占5.83%。针对以上致贫原因,制定因户因人帮扶实施计划,精准施策,全州贫困人口中确定发展产业脱贫6162人,转移就业脱贫5911人,易地搬迁脱贫3802人,生态保护脱贫3389人,发展教育脱贫2132人,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27342人,低保兜底脱贫2724人,资产收益脱贫13777人。

二是学系列讲话,在项目资金使用精准上见实效。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模式,凝聚集体智慧结合全州实际,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投资7500万元实施了4扶贫产业示范园;投资1620万元实施了5个村旅游扶贫项目;投资2222万元实施6862514人的易地搬迁项目;投资4531万元实施了25个贫困村599户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10个贫困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51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51公里;为全州409个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农牧家乐等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8亿元,为40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00余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免担保免抵押金融扶贫贷款7368万元;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管护员2365名,让贫困群众切切实实享受扶贫政策。

三是做合格党员,在结对认亲帮扶精准上树标杆。全面推行州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乡镇、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村的工作机制,确定30名州级领导联点25个乡镇,107名县级干部联系96个重点村。制定了《关于从严落实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方案》和《2016全州干部下乡开展三带三推活动实施方案》,全州420个单位党组织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帮村(其中省直单位11个、州直单位86个、县直单位323个),6532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帮户(其中,省直选派673名,州直选派1388名,县直选派3950名,乡镇选派521名),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在工作的推进上,各单位领导亲力亲为,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到联点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及时上门认亲慰问座谈,发放结对认亲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各联点帮扶单位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及产业扶贫资金等达6458.18万元,发放各类物品及慰问金350.6万余元。

四是学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实现稳定脱贫上做文章。认真学习州委、州政府制定下发的海北州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资产收益、发展教育、医疗保险和救助、低保兜底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贫困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文化惠民、交通、电力、旅游、金融等十个行业配套方案,全州扶贫干部在自身掌握吃透脱贫攻坚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将培育富民产业、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作为提升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重要抓手,立足实际,认真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全力补齐贫困村短板,努力在实现稳定脱贫上想办法、做文章。

五是学党规,在讲纪律、守规矩上做表率。各级党委、政府严格履行军令状,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和决心。健全完善了扶贫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强化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了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接得住、管得好、有效益。同时,根据海北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督查方案》和州人民检察院、州扶贫局《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保障全州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州扶贫局)